李文和案剛以美國政府和媒體的賠償而告落幕不久,6月7日,法新社和美聯社這兩大世界通訊社又分別發了一條有關“中國間諜”的稿件,巧合的是,兩條新聞電頭都是“洛杉磯”,而這兩個有關“中國間諜”的案情則一個比一個離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8日說,所謂的中國通過多種渠道從美竊取軍事秘密的指控是出于不可告人目的的、毫無根據的謠言。
法新社報道稱,一個名叫丹尼斯·吳的華裔美國人已在法庭上承認了自己向“中國間諜”提供幫助的行為。丹尼斯曾是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工作人員,FBI指控她在工作期間向正在接受FBI調查的“華裔間諜”提供機密情報,泄露了FBI對這名“中國間諜”的調查情況。
就在同一天,美聯社報道了更離奇的一出“中國間諜案”。FBI指控一名華裔美國工程師向中國出賣有關美先進軍艦的情報,來自兩個家庭的多名成員被卷入其中。據稱,“來自中國”的這一間諜案緣起上世紀90年代,美一家電力投資商前往中國準備收購中國發電廠。談判中,中方“忽然提出要求在發電廠設備中安裝一種消聲設備”。美媒體稱,“這種消聲設備在軍事用途上效果顯著,所以這引起情報部門極大關注”。
報道稱,2002年初,美軍事機構發現,“中國潛艇已用上類似技術”,于是,美政府秘密調查。上世紀80年代從中國大陸來美留學,后在從事軍事技術開發的私營企業任技術主管的麥大志及夫人趙麗華就落入了FBI的視線。在麥大志被調查期間,其弟麥大泓和妻子從中國來美。盡管他們是為團聚而來的合法移民,卻也成了FBI的目標。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學者郭曉兵認為,這顯然是對“中國軍事威脅論”的炒作。2004年,美右派的《華盛頓時報》就曾載文說中國的094潛艇構成威脅。正是由于一些保守派的不斷炒作,才使得美出臺《中國軍力報告》過度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而且案件細節也經不起推敲。目前美允許對華出口的一些技術設備也都是出口到在華外資企業中,實際上仍在美掌握中。至于所謂的消聲技術,中國完全有能力自主研發。
一天兩起間諜案,且同“來自中國”,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倪世雄教授認為,這兩件偶發性案件其實說明了中美關系中隱藏的一些必然矛盾。
2001年以來,美西部華人聚集的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就成為美認為“中國間諜”輩出的城市。先是第一代僑領熊德龍被美司法部追究,不得不流亡。緊接著,第二代僑領羅文正又因“經濟”問題遭到FBI調查,最后不得已流亡他國。此事未平,第三代僑領、來自中國廣州的陳文英又遭FBI指控,成了全美新聞頭版頭條的“雙面間諜”案主角。美許多華人團體認為,這是某些敵視中國的人為制造“中國威脅論”,故意在“中國間諜”問題上大做文章,甚至人為地給華裔美國人設陷阱,誘使他們成為所謂的“間諜”,然后利用這些事件大做文章,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專家認為,從李文和案到陳文英案,都被FBI鬧得沸沸揚揚,看上去似乎證據確鑿,但都是“光打雷不下雨”,最后不是沒結尾就是低調放人。但美如此行為,不僅給在美華人帶來巨大壓力,也將給中美間的正常合作和交流帶來障礙。▲
《環球時報》 ( 2006-06-09 第02版 特約記者 李東風 本報記者 段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