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題:讓青年受教育權、生命權、生存權、勞動權、居住權等得到更充分保障——國新辦發布會解讀《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
新華社記者黃玥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關于青年的白皮書《新時代的中國青年》21日正式發布,這部白皮書客觀呈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青年發展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主流群像。
新時代中國青年有哪些特點和風貌?白皮書首次公布了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到《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有何深意?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當天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予以解答。
新時代中國青年理想信念更為堅定
白皮書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擁有更優越的發展環境、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面臨著建功立業的難得人生際遇。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在發布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青年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包括支撐青年發展的物質條件顯著改善、當代青年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青年的健康水平向好向強、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青年就業的機會更加充分、多樣。
賀軍科介紹,新時代中國青年主要展現出理想信念更為堅定、知識素養不斷提升、心理狀態自信達觀、充分展現出勇于擔當的精神、視野開闊的特點和風貌。
賀軍科說,中國青年朝氣蓬勃、自信奮進的精神風貌充分證明,中國政府堅持馬克思主義青年觀、黨管青年原則、青年優先發展理念是完全正確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青年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繼續發展的根本依靠。
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
白皮書中提到《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這是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出臺的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青年領域專項規劃,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提供根本政策指引。
賀軍科表示,五年來,在各個方面的關心下,支持青年發展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直接涉及青年發展的法律有10余部,構建了基本的法律支撐體系;涉及到青年發展的規劃體系框架已經全面搭建,國家層次頒布了有關規劃,所有省份都已經頒布了本省份的青年發展規劃;青年發展的一些要求納入國家“十三五”“十四五”規劃。
據介紹,促進青年發展的協調機制全面建立,解決青年“急難愁盼”問題有了實質性的推動。共青團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溝通機制,有序地表達青年發展中的一些突出問題。
賀軍科說,近幾年,我們集中探索推動規劃落地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把一些零散的政策打包,整體性地推動青年發展。通過努力,到202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已初步形成。
讓城市發展的青年氣息更濃厚
白皮書首次公布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指出2020年青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1.1%,比十年前增加15.3個百分點,高于整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個百分點。
“未來這一比例還會增長”,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在發布會上表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是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城鎮化的重要載體,是有力推動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縱深實施的重要抓手。
4月1日,共青團中央聯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相關意見,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鮮明提出了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的城市發展理念。
傅振邦介紹,意見提出“七個著力優化”,就是讓青年的受教育權、生命權、生存權、勞動權、居住權等發展權益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讓城市為青年的成才成長成功提供更好的空間、平臺、環境、條件;意見提出“五個組織動員”,是指讓青年成為城市發展的主體、主人,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建設中彰顯青春貢獻。
贏得青年,就是贏得現在和未來。傅振邦表示,推進這項工作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尊重基層的實際,采取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的辦法。希望經過兩年的試點,確定幾十個城市先行探索,能夠在青年宜業宜學宜家宜居宜育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一批實踐成果,推動解決青年“急難愁盼”的問題,更好地發揮青年創新創造,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