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川新疆連發強震 專家:兩次地震動力源相同)
中新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 闞楓)8日晚間至9日清晨,四川九寨溝和新疆精河縣分別發生了7.0級和6.6級地震,專家分析,這兩次強震雖不在同一地震帶上,但動力源是由于印度板塊向亞歐板塊的擠壓。兩次較強地震連續發生,也再次說明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處于地震相對頻發期。
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圖為進溝公路上落石滿地。程利軍 攝
根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的測定,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8月9日8時10分,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增至12人,受傷175人(重傷28人)。
在輿論持續關注九寨溝地震之際,中國的西北部又傳來地震消息。根據中國地震臺網的消息,8月9日7時27分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北緯44.27度,東經82.89度)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兩次較強地震的連續發生是否有內在聯系?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孫士鋐對中新網記者分析,從動力源上來說,這兩次地震的動力源相同,大的背景都是由于印度板塊向亞歐板塊擠壓。
“印度板塊每年以4到5厘米的速度向亞歐板塊俯沖擠壓,使得青藏高原抬升,抬升過程中,青藏高原又向北向東推移擠壓,這就造成青藏高原周邊地震頻發。”
孫士鋐說,從具體地震帶來說,這兩次地震并不在同一個地震帶上,九寨溝地震處于龍門山地震帶,而新疆精河地震處于天山地震帶。
“除了大的動力源相同,四川和新疆接連發生的這兩次地震本身并沒有實際聯系,不過,地震活動都有‘成叢’的特點。”
孫士鋐解釋稱,所謂“成叢”,就是一個大的區域內,地震會在一段時間內相對平靜,一段時間內又相對活躍。四川、新疆接連發生較強地震,或許標注著中國又要進入地震相對活躍的一個時段。
孫士鋐說,從更長的時間來看,2008年以來,中國一直處于地震相對頻發期,四川新疆連續發生較強地震也再次說明,這個頻發期仍在繼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