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從遼寧省統計局獲悉,今年一季度,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4%,表明老工業基地遼寧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修復政治生態和經濟數據“擠水分”后,經濟增長重回正增長軌道。
據了解,一季度遼寧經濟增速翻紅,一方面得益于鋼鐵、煤炭去產能效果顯著,市場價格合理回歸,這使得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業占比很大的遼寧省受益匪淺;另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以機器人產業為例,一季度,遼寧省乃至全國的機器人龍頭企業新松機器人產值增長40.9%。
此外,經歷了2016年的嚴肅查處人大代表賄選案、修復政治生態的遼寧,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求真務實的發展理念基本形成。寧可面子難看也堅決“擠水分”,更讓遼寧的經濟增長有了真實可靠的基礎。
2016年,遼寧省成為全國31個省(區、市)唯一經濟負增長的省份。遼寧省委、省政府年初明確提出,今年要打一個經濟“翻身仗”,與全國經濟同步增長。
“當前遼寧經濟企穩向好態勢明顯,初步判斷全年經濟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宿建軍說。
遼寧各地經濟普遍在回暖。在遼寧省面積最大的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記者看到,投產后年產值將達30億元的遠東銅業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安裝環保設施,一家總投資20多億元的溫泉旅游、康復、娛樂綜合體項目的投資方首筆資金已經到位。今年一季度,這個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9%。
“國家近來給予遼寧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如遼寧自貿區政策、沈大國家自主創新試驗區政策、沈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政策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營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圍,遼寧自身也在大力優化營商環境、調整優化經濟結構。這將為遼寧實現年初確定的經濟發展目標提供堅實保障。”宿建軍說。
業內人士認為,從2015年就已做實的財政收入和一些經濟先導性指標來判斷遼寧經濟現狀和后續潛力也許更有說服力。今年一季度,遼寧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0.2%;工業用電量、貨運量同比分別增長7.2%和5.4%,分別保持連續8個月和連續12個月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