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假期后第一個周末,中紀委就加了個班。昨天下午兩點半,我剛從午覺中醒來,手機就蹦出推送:中紀委宣布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接受組織審查。殘留的春困,被這條傳說很久的大新聞一掃而光。到了晚上,新聞聯播剛播完,中紀委網站轉發了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分行行長李昌軍接受組織審查的消息。兩人領域不同,級別有差,還難說有什么直接關系。但同一天里,金融領域一虎一狼就擒,讓人明顯感覺金融反腐節奏加快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中紀委發布項俊波嚴重違紀消息不到三個小時后,國務院辦公廳主辦的中國政府網,發布了李克強總理半個多月前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其中談到嚴防金融風險和腐敗,強調對個別監管人員和公司高管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等非法行為,必須依法嚴厲懲處、以儆效尤。記得當時開這個會的時候,有媒體敏感地注意到王岐山應邀出席會議。作為國務院的正部級高官,項俊波應該是也參加了這次會議。今天看來,“內鬼就在會議室里”真的不只是個傳說。
我平時喜歡讀一點歷史,喜歡在某個時間段內去關照時政中的人。比如面對今天的項俊波,我不禁把目光轉回當年的寶能萬科之爭。在一年內,這位擅長寫劇本的主席,為自己設置了一場極為跌宕的戲份。
2015年底圍繞萬科的股權,王石與“寶能系”的老板姚振華爆發一場“寶萬之爭”。面對市場上的不同聲音,做為監管者的保監會彼時是什么態度呢? 2016年3月,保監會某位副主席明確對媒體表示:前海人壽舉牌萬科股票沒有違反相關監管規定,壓力測試的結果表明風險可控。有了此番表態的背書,在那段時間,以保險資本為主的一些財團,開始頻頻在資本市場上舉牌,當年11月份甚至開始對包括格力在內的實體企業進行收購,惹得董小姐撂了狠話。
事情在12月3日有了戲劇性的變化。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公開講話中痛批“野蠻收購”,稱他們“集土豪、妖精及害人精于一身”。當時有些人仍然沒有深刻理解劉主席這番話的深度,還在為險資大佬們辯護。但項俊波畢竟和江湖人士不同,他明顯聽懂了。
僅僅兩天后,保監會就暫停了前海人壽的萬能險新業務。而萬能險,說白了就是“高息攬儲”,是險企得以繞開銀行快速融資的重要工具。停掉前海人壽的萬能險新業務,等于斷了它舉牌的資金來源。也就是說此時保監會已經實際上否定了3月份有關“風險可控”的表態。
又過了一個星期,保監會緊急召集各保險公司負責人開會,這次會議緊急到發通知的第二天就開會,參會的險企負責人訂機票都緊張。據說會議措辭之嚴厲,前所未有。新聞通稿稱項俊波主席指出要全面落實“保險業姓保、保監會姓監”要求。而“落實要求”四字表明,這很可能是更高層的明確指示。從那以后,保監會與證監會的態度空前一致。劉士余說要有計劃地把一批資本大鱷逮回來,項俊波就跟著表態保險不得被金融大鱷借道藏身。
盡管在一年之內,項俊波對于保險資本的監管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措辭嚴厲之外,相比于證監會,保監會并未拿出多少實質性的監管舉措。項俊波態度的轉變,有可能是想彌補之前的監管不力,但調頭調得太猛,已經無法避免翻車。但更可能的是,他的重表態輕作為是一種“兩面人”的作秀。觀察項俊波的履歷,他似乎特別符合“兩面人”的特征。
做為審計系統出身的官員,他創作過多部反映反腐敗的影視劇,還公開批評保監會官員不遵守八項規定,但實際上卻忘了初心,在暗地里搞腐敗。而對于金融監管的要求,他同樣表面上虛張聲勢,但實際上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而這樣做的目的顯然是庇護那些與他“內外勾結的金融大鱷”。
相對于銀行業,保險業因為相對容易獲得牌照,民營資本一度爭相涌入。一些資本大鱷利用保險的監管漏洞,聚攏投保人的血汗錢,甚至為一些來路不當的錢充當白手套,在境內外到處收購資產。不但擾亂國內實體經濟,更向海外轉移資產,造成資本的非正常外流。而項俊波是不是扮演了“會議室里的內鬼”角色,為大鱷們保駕護航呢?
在十九大召開之際,金融系統的穩定對于整個經濟局面的穩定至關重要。如果有人膽敢在這一領域挑起波瀾,必然會遭到最嚴厲的打擊。如果說項俊波是已現了形的內鬼,那其背后必然有一批與他勾結的大鱷。
打掉項俊波,會是“有計劃地逮回一批大鱷”的前奏么?看來香港某酒店里,有些人可能得退房了。
(文/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