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央廣網記者韓靖攝
央廣網北京3月2日消息(記者高藝寧 王晶)今天(2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意味著中國將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在1小時20多分鐘內,王國慶共回答了包括 “十三五”規劃落實情況、經濟增速、深化改革、扶貧、一帶一路、南海問題等18個熱點問題,涉及政治、經濟、外交、民生等各方面。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介紹會議有關情況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央廣網記者韓靖攝
“我們為‘十三五’良好開局盡了心、盡了力,也盡了責任”
在去年的全國政協大會上,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提到,2016年人民政協要把圍繞“十三五”規劃實施建言獻策作為工作主線,為“十三五”的良好開局做出貢獻。
人民政協落實“十三五”規劃的情況具體如何?王國慶回應,2016年是我們國家“十三五”規劃實施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人民政協始終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把為“十三五”規劃實施建言獻策作為工作主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緊扣重點、難點,開展調研議政活動,可以說是集合眾智、協力攻關。
“可以說,人民政協這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在過去一年里,通過開展視察調研、協商議政和民主監督,為‘十三五’的良好開局盡了心、盡了力,也盡了責任。”
王國慶介紹,在過去一年里,全國政協一共組織視察調研活動91項,1408人次的委員參加了這些調研活動,舉行了2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3次專題協商會、16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委員們一共提交了提案5769件,收到社情民意信息8678篇。特別是圍繞提高扶貧實效、推動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專題開展調研議政,成果顯著。
“新的一年里,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
2017年中國的經濟走勢如何?對于這道經濟“必答題”,王國慶的回答經過了充分準備。王國慶表示,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國2016年GDP總量突破了7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比上年增長了6.7%,增速又重返了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首。因此,可以說我們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用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回應了中國經濟“悲觀論”。
另外,作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2016年中國的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33.2%。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更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更多的投資,提供了更豐富的產品,也創造了更寶貴的合作契機。
王國慶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總體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但仍然需要我們步步為營、穩扎穩打。從今年1月份,全國政協召開的宏觀形勢經濟分析會上多位委員做出的判斷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基本特征、支撐基礎和條件以及前進態勢都沒有變化。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各項工作正在扎實推進,改革的紅利也在不斷釋放,所以我國經濟仍然具有強勁的動力和持久的耐力。
“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王國慶說。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央廣新聞客戶端記者張棉棉現場提問 央廣網記者韓靖攝
深化改革: “穩”是基礎,“進”是目的
王國慶表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方法論。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用幾句話可以簡要概括: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之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凸顯,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國內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和攻堅期,多種矛盾疊加,各種風險交匯。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強調‘穩中求進’。‘穩’是基礎,是主基調,是在‘穩’的前提下求進。‘進’是目的,是大勢。”王國慶表示,我們強調“穩中求進”,不是無所作為,不敢作為,而是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還要有所進取,以“進”來促“穩”。
王國慶介紹,今年2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2次會議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要求我們“撲下身子,狠抓落實”。因此,中國的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不會放緩,而是將會走得更加穩健。
“中國威脅航行自由”完全是一個“偽命題”
在回應“南海問題”時,王國慶表示,南海諸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建一些設施,部署一些必要的國土防御設施,這是完全正常的,是國際法承認的一個主權國家的正常權利。
“至于說到威脅其他國家的航行自由,中國有一句老話說得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其實中國作為世界上主要的貿易國和最大的南海沿岸國,我們比任何國家都要重視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王國慶表示,個別域外國家炒作“中國威脅航行自由”的說法完全是一個“偽命題”。
“從二戰結束后,中國收復了南海諸島之后,那么多年了,南海航行自由從來沒聽說過有什么問題。”王國慶說。
王國慶強調,我們要重申,中國堅決維護各國依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自由,我們已經會同多個國家建立了合作機制,以保證南海航道的航行安全。中國在南海諸島建立的燈塔等民用設施,在保證船舶航行安全和人道主義救援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 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
王國慶表示,“一帶一路”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世界性事業,不是一國、幾國、一個地區,是世界性的。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果惠及世界。這個倡議從2013年提出,從那時起,“一帶一路”建設是在探索中前進,在發展中完善,在合作中成長。
現在“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在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有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到目前為止,在沿線20個國家已經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打造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合作平臺,引導中國企業“集群式”往外走,目前累計投資超過了180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超過10億美元的稅收,還有超過16萬個就業崗位。
“事實證明,‘一帶一路’是一條共商之路、共建之路、共享之路,必定會為打造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貢獻。”王國慶介紹,僅僅去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的直接投資就達到了145.3億美元,中國企業對相關61個國家新簽的合同總額達到1260.3億美元。去年完成的營業額占到同期總額的47.7%,其中包括在巴基斯坦、土耳其、匈牙利等國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這些項目對改善有關國家的基礎設施條件,帶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王國慶說, “一帶一路”主張“五通”,其中民心相通非常重要,人文交流就是為民心相通服務的,所以我們也會為推進這方面的工作建言獻策。
發布會現場,王國慶還就東北振興、醫療改革、農民增收、文化自信等問題作了回應。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將于3日下午3點在人民大會堂開幕,13日上午閉幕。大會的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審議通過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政治決議等決議和報告;列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聽取并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等其他有關報告,并討論《民法總則》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