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心音
“你聯系的貧困戶是誰?” “他家有幾口人?” “主要是什么困難?” “幾口人領低保?” “你多長時間上門一次?” “為李冬林家提供了什么幫助,有哪些進一步打算?” “李冬林家(貧困戶)什么時候能脫貧?”……
前幾天,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到井岡山地區走訪貧困戶,在一個貧困戶家中,他讓吉安市領導現場撥通了幫扶干部、大井林場副場長何桂強的電話,來了一次說查就查的臨時檢查。
突如其來的“考試”沒有讓何桂強慌張,他把平時的工作一五一十地作了介紹。當時他還不知道,電話的另一頭正是省委書記鹿心社。
聽到了一連串滿意的回答,鹿心社很欣慰,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向何桂強細致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謝。聽聞是省委書記在對自己現場檢查,何桂強又是驚訝又是欣喜,他向鹿書記表態:一定更加細致地工作,更加精準地幫扶,有信心、有決心幫助李冬林如期脫貧。
突如其來的作風之考讓當地干部很受教育,省委書記電話抽查的方式也能真正檢查到當地官員工作是否得力。
事實上,并沒有多少人能接到省委書記的電話,也并不是所有官員在接到電話后都能對答如流。那么接到省委書記電話是怎樣一種體驗呢?
今年1月1日,湖北紅安縣安監局長吳碧田在節日期間接到了電話。“吳局長您好!我是李鴻忠,現在省安監局值班室,想了解下節日期間縣里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情況。”省委書記李鴻忠自報家門,對面反倒傳來了疑惑的聲音,“啊?不可能!”,電話隨即被掛斷。
掛斷電話,并非他“膽大包天”,只是不相信這么大的領導會親自給他打電話。而李鴻忠則自我剖析,“基層不相信,這本身就是問題!看來,我們的隨機抽查還沒有成為常態。” “掛斷省委書記電話”引起了輿論關注,一度成為網絡熱搜詞匯。以此為契機,湖北展開了安全生產監督的大排查。
在今年6月底湖北省抗洪的關鍵時刻,李鴻忠再次拿起了電話,把電話打給了省防辦值班室,檢查防汛值班工作,詢問汛情災情。 李鴻忠詳細詢問了此次降雨過程的雨量及持續時間,以及長江、漢江汛情,值班人員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匯報。
大家都知道,面對突發災害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件時,電話往往成為了最重要的溝通工具。此時,省委書記的電話就能夠起到穩定軍心、堅定信心、贏得民心的作用。
今年春節,福建省旅游局值班室的工作人員鄭芳聽到電話那頭傳來“我是尤權”聲音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錯了。
電話那頭的尤權主動打起了招呼:“小鄭啊,新年好。過節期間,旅游的人多,你們值班要到位,堅守好崗位。有重大的事情要及時和省里面報告。你們過節都很辛苦,代我給大家拜年!”
“書記打電話”,是有效傳導壓力,監督責任落實的工作方式。然而,被心術不正的人用起來,就有點麻煩了。
最近被女婿感嘆娶錯老婆的副國級大老虎蘇榮也愛打電話開展工作。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蘇榮有個習慣,喜歡直接給下面的縣委書記打電話,讓其來匯報工作。接到電話的縣委書記大多都非常激動,也心領神會地借著匯報的機會向其行賄送禮。在蘇榮這里,電話成為了受賄、索賄的提示器。
在講求組織紀律和執行力的公務員體系,任何一個基層工作人員接到省委書記電話都會誠惶誠恐,“背上冒汗”。不僅是因為級別上的差距,還有對自身工作的反思:“我哪里沒做好?”“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時下騙子多,冒充大領導的不少,像蘇榮這樣“指示曖昧”的亦有之,基層工作人員不相信大領導打電話找自己,固然有防騙的考量,但更多的是對這種突然抽查的不適應。相比于抽查而言,大家更習慣于提前準備迎接檢查,或者某段時間集中開展專項行動。這樣的“確定性”固然可以大體保證安全過關,但卻無法讓人時時保持對問題的警惕性,久而久之也就容易產生麻痹心理。
真心服務群眾的人,是不怕抽查的,因為他們的著眼點是做好工作本身,不論多大的領導來檢查都不怕。比如上文提到的吉安市大井林場副場長何桂強,對于自己負責的工作了如指掌,就能對答入流。對上級有敬畏之心很正常,問題的關鍵是對工作要有敬畏之心,因為這是初心。
資料來源:湖北日報、福建新聞聯播、澎湃新聞、新華網、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