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近四年編輯,《田紀云文集》終于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共三卷。其中,《田紀云文集·民主法制卷》匯集了作者1993年至2004年期間關于全國人大工作、人大制度建設、民主法制建設等方面的文章、講話、談話。這篇《十年人大生涯》就摘自其中。
我過去長期在政府工作,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甚了了,從1993年到人大工作以后,才開始有所了解,也有了一點切身體會。
擬定5年的立法規劃
1993年選舉產生的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來了一大批部長、省委書記、省長一級的干部,還有一批各方面的專家學者,他們年齡都不算大,一般是60多歲,經驗豐富,來人大后情緒很高,想多干點實事。
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是一位老資格的共產黨人,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修養,堅持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我作為他的助手,可以說政治上觀點一致,工作上配合默契。
1992年,在鄧小平的大力提倡和推動下,終于確立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3月舉行的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憲法第15條中的“國家實行計劃經濟”修改為“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而為我國建立和發展市場經濟提供了憲法依據。
換屆之后,我們立即著手研究擬定本屆(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5年的立法規劃。在廣泛征詢意見之后,我們擬定了立法規劃稿,并召開了立法工作座談會,進一步征求各方面的意見,最后形成了《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
在1998年3月舉行的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我代表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把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任期的5年中審議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逐一作了詳細匯報。
這個工作報告,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廣泛贊同。大會以97.6%(出席代表2907人,贊成票2837張,反對票29張,棄權票24張,17人未按表決器)的高票通過。
不抓執法檢查,有法不依的情況就很難改變
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所做的另一件工作是開展對法律實施的檢查監督。我國制定的法律越來越多,但執行得不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相當嚴重。人民群眾對此很不滿意,強烈要求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監督。
5年中,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對21個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各專門委員會也分別對有關法律的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
我自己也親自參加執法檢查。我多次指出,光立法,不抓執法檢查,有法不依的情況就很難改變。但如果把許多法律的實施情況都來一個檢查,力量分散,戰線過長,那就只能是隔靴搔癢,解決不了問題。因此,執法檢查要重點深入,重點突破,每年對一兩個方面的法律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以此來影響、促進其他法律的實施。
搞點差額選舉有什么不好?
1995年我又到深圳去調查,在聽取了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匯報后,我說:如何使國家長治久安?僅僅把經濟搞上去還不夠,還要相應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經濟促進政治,政治反過來影響經濟,相輔相成。本來這個過程已經開始了,像選舉法里規定的多少個代表可以聯名提候選人,地方的差額選舉,中央委員的差額選舉,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差額選舉等,都是改革的成果。
這次修改選舉法和地方組織法,有人提出要去掉代表聯名提候選人。我認為,如果把這么一點民主都去掉,這是我們政治進程上的一個大倒退。有人對差額選舉不贊成、不習慣,因為有的地方黨委提名的候選人沒被選上,而選上了代表提名的候選人,認為這是打亂了黨委的部署,也有人認為落選的人不光彩。我跟你們說,差額選舉就是給人民一點選擇的余地,選上的人都是共產黨員,有什么不好?搞點差額選舉,你一個省選4個副省長,搞5個候選人有一個選不上有什么不光彩?被提名為候選人本身就是光榮。過去那種認為落選不光彩的傳統觀念應該轉變,沒有什么不好看,差額選舉僅是給人民一點選擇的余地。候選人可以向代表發表一篇講話,講講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思路、施政方略,看看你有沒有那個能力、那個水平,不然,連你是條漢子還是一個窩囊廢都不知道,怎么能選得好?
年齡不饒人呀
八屆全國人大屆滿時,我已是68歲的人了,年齡不饒人呀,我自己深感力不從心,再三向中央請求讓我退下來,或到全國政協去掛個名,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如愿。這樣,我又被選舉為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副委員長(黨內為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
人老了都嫌時間過得太快,但我卻覺得過這5年過得太慢了,簡直是度日如年。我的夫人經常責怪我,你怎么還不趕快下來呀,你下來我們還像在貴陽、成都時一樣,去逛逛大街買買菜,過過一般平民的生活。其實我何嘗不想早日下來呀?問題是身不由己呀!就這樣,我又干了5年。
這5年,我除了參加中央政治局會議,經常就一些重大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外,主要精力是放在到各地走走看看,作點調查研究上。我到各地考察、研究最多的是民營企業。我在各地的講話,幾乎都把“放手發展民營經濟”作為一個主要內容。
建國之后急于消滅個體、私營經濟是一個重大失誤,必須進行“補課”
新中國成立以來,個體、私營經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解放初期,個體私營經濟曾經有相當的發展,但隨著對私營工商業改造的完成,個體、私營經濟所剩無幾。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極“左”思想的影響下,對個體、私營經濟幾乎斬盡殺絕。
我那時在中共西南局工作,就是負責對私營經濟進行改造的。1970年,四川全省還有私營工商業者、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45萬人,是全國最多的一個省,當時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尾巴”最大的一個省。上級派我到眉山縣思蒙區和廣漢縣連山區蹲點,專門調查研究如何割掉這個“資本主義尾巴”。
這個尾巴割到什么程度呢?什么開個飯館、賣個油條稀飯的,賣個大碗茶的,擺個地攤賣點針頭線腦的,縫縫補補的,理發、洗澡、修腳的,等等,都改為國營了。這些從業人員,多數都是七老八十的老頭老太太,原來靠自己起早貪黑的辛勤勞動還可以養家糊口,一改為國營,這些人就退休了,由國家每月發幾十元的養老金,而他們原來干的事,也就沒人干了。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那個時候確實干了些傻事。
我一定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2003年3月,我正式離開了工作崗位,過上了我和夫人向往已久的賦閑生活。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親身體驗,我深深地感受到,人到老年就該干老年的事,年輕時不奮斗、不拼搏是不應該的,到老了該休息該讓位時還占著位置阻礙年輕人發展進步同樣也是不應該的。
再者說,現在已是21世紀,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生產力突飛猛進,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著知識結構要隨時更新的巨大挑戰。面對這種形勢,我想一般年事已高的老人都會覺得力不從心的。
我認為我們的觀念也應該跟得上時代。西方人說退休越早的人是越成功的人,這個觀點我雖不敢茍同,但我認為還是要追求生命質量的。一個人一生如果只是走了學校—單位—八寶山這一條路,那他的生活是否還缺了點什么呢?
我想,還是應該留點時間給自己,享受一下頤養天年的幸福為好。我就決定把我自己的這段自由時間好好地利用起來,相信一定能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對這一點我有充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