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窗外耀眼的陽光、歡叫的鳥兒,令張葉無比羨慕。
從一名小學教師到副處級領導干部,她原本是眾多80后青年中的佼佼者,是親人眼中的驕傲和精神支柱,可她因嚴重違反黨的紀律,在正當人生“展翅”之時,卻“折翼”墮落。
2016年5月27日,貴州省銅仁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貪污罪判處張葉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并處罰金40萬元。
1 崇尚奢靡,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2012年,銅仁市投資促進局先后在廣州、杭州、重慶、青島、長沙等地設立招商分局,明確分局為財政全額預算管理的副縣級事業單位,工作經費獨立使用、獨立核算、自行做賬,并面向各行政、事業單位公開招考各分局局長。
時年10月,是張葉人生的拐點。
1981年出生于沿河縣大山深處、擁有碩士研究生文憑、尚未成婚的張葉,以優異的成績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先后被任命為銅仁市投資促進局駐青島、長沙分局的局長,成為一名年輕的副縣級領導干部。
副縣級的成功“跨欄”,讓張葉信心爆棚。
青島,又被譽為“東方瑞士”。來到青島,繁華的商業,形形色色的老板,讓張葉感到了自己的欠缺。
然而,她并沒有把精力花在苦練內功、研究招商工作的內在規律上,而是急于把自己包裝得“高、大、上”,認為這樣才能“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于是,她頂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經常出入高檔會所、酒樓“洽談”合作,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就這樣,她逐漸被城市的繁華迷住了雙眼,迷失了方向。
2 貪圖虛榮,違反廉潔紀律
“對商務談判的無限迷戀使我對商務禮儀、中西方用餐習慣、中國茶文化、咖啡等做了系統的學習和研究。”落馬后,張葉懺悔說,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她經常學習功夫茶的泡制,請專業的教師分享傳授茶文化、咖啡文化和紅酒文化,這一切不為別的,只為搭上話,害怕別人說她不懂行,沒有文化。
據張葉自述:“為了讓客商放心,坐著舒心,我自己也覺得有面子,就買奧迪A4L 。”很明顯,車子大大超標。“認為自己好歹也是一個招商局長,為了招商局長那點面子和虛榮心,決定購房。”購房本來是一件正常的事,但用13萬元的公款支付購房款,就不正常了。
在領導面前,張葉以拍胸脯的方式扮演著一個“好下屬”、“好孩子”的角色。然而,當得知市委、市政府2013年10月要考核駐地招商工作時,她徹底慌了手腳。人沒有認識幾個,來銅仁投資的企業家一個也沒對接上。幾夜未眠后,她決定去北京“賭一把”。
張葉說:“到了北京,認為對方重要,就下‘賭注’,甚至直接以咖啡費、商務費等形式把現金送給對方。”
急功近利,外強中干;底氣不足,方寸大亂。當2014年4月,她接到市政府5月舉行長沙推介會的消息后,不是努力地分析形勢,爭取領導支持,而是采取了極其錯誤的方法開展工作。
據她自述:“生怕人數、規模達不到,被領導打板子,就提著茅臺酒、高檔煙等禮品去求企業家來參加推介會,有的還送上了現金等所謂的商務傭金。”
但是,張葉聲稱送出去的那些禮金禮物到底落到何處了呢?
法庭上,公訴人出示了奔波各地收集的證人證言:有的查無此人,有的稱沒收到過張葉送的禮品禮金,甚至有人稱根本就不認識張葉。面對這些證據,張葉一次又一次失聲痛哭。張葉的領導、同事也稱不知道張葉給人送禮的情況,并證實招商分局在工作開展中并無送人禮品、禮金的規定。張葉本人始終無法說明被其借支的公款去向,更不能證明公款作為公務支出的性質。
3 公私不分,侵吞公款
公私要分明,公款不能私用,這是常識。然而,這些常識,在張葉面前形同虛設。
張葉把單位賬戶變成個人賬戶使用,故意將公款與私款混同使用,把公款當成個人的錢袋子,隨取隨用,單位的所有支出也變成“我說了算”。
2014年1月,張葉以要拜年為由,直接讓財務人員取現金10萬元交給自己,她把該10萬元據為己有。同年2月,張葉用該筆公款中的2萬元支付了自己購買商品房的定金,其余8萬元被其作為春節期間的個人消費支出。
經查,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張葉在先后擔任銅仁市投資促進局駐青島、長沙招商分局局長期間,共侵吞公款47萬多元,其中13萬元被其用于個人購房,34萬多元被其用于個人其他支出。
公款私用必然留下蛛絲馬跡。為掩蓋事實,張葉想了一個自認為“高明”的辦法——先后4次用他人身份證虛開煙酒茶等發票,到單位報銷沖賬。其中金額最大的一筆近23萬元。
●懺悔錄
價值觀出問題,我迷失了自己
(擔任市投資促進局駐青島分局局長后)我主要負責在環渤海灣區域的招商引資工作。當我滿懷信心走進北京,去一單位拜訪爭取援助的時候,人家看著我兩手空空往門口一站,只給了我一句:“請找你們××主任。”就再也不回頭了。我下樓提上兩瓶茅臺再次走進辦公室的時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又是電話幫我聯系論壇的時間、地點、門票、邀請函,又是聯系商會對接的副秘書長,等等。我的思想第一次受到致命的沖擊:我也走上了一條俗得不能再俗的路。第二天,在見兩位朋友時,我說了昨日無助的舉動,被他們批評了,他們說那就是“游戲規則”,一切都是以錢辦事,看錢辦事。在接下來的兩天中,請人喝茶喝咖啡就成了常態,在送別人好處費后得到的服務和幫助中,讓我對自己最初的理解“朋友是相互幫助的,不計回報的”有些動搖,原來“天下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也就是我后來不斷地請人吃喝,送人錢財的起因。
2013年春節期間的調度會上,市委、市政府堅持考核時間為2013年10月,聽到這個決定我徹底慌了手腳,人沒有認識幾個,來投資的企業家一個都沒有對接上。在幾夜未眠后,春節后的3月9日,我決定去北京,一切成敗關鍵都在此行一“賭”。到了北京,我聯系之前認識的朋友和領導,爭取他們的幫助。我見人,只要覺得對方重要,我就下“賭注”,以咖啡費等方式封現金給對方,為的只是對方能多介紹幾個朋友給我,能夠幫我宣傳。在幾天的運作后,我覺得心中有底了,也初步知道接下來工作路子怎么走了……這讓我覺得錢花得值得,原本心中那點愧疚和擔心蕩然無存。這就是我從鄙視送錢送禮辦事到“不得不遵守游戲規則”到最后形成“慣性”的過程。自己最初的理念被撕得粉碎,這包括自己的靈魂。也就這樣,我迷失在了這個時代里。
2013年2月,北京一老領導介紹9個客商來銅仁考察,我當時用一輛8萬多(我們一直租的汽車)的車和一輛10萬多的車機場接送,從東邊到西邊的考察我隨時陪同,小心翼翼地服務著。可人家回到北京后,向老領導反映車子質量太差,山路太危險,生命安全無法保障等,我被老領導批評了,說我不會辦事。于是為了讓客商放心,坐著舒心,我自己也覺得有面子,就買奧迪車……為了招商局長那點面子和虛榮心,所謂的“尊嚴”占據了全部的思想。俗話說,人的潛能都是被挖掘出來的,在今天我看來,我的虛榮心就是這樣被“開發”出來的。
2013年4月后,從北方到南方工作,不管走到哪個企業家的辦公室,人家都擺著功夫茶具,也泡著功夫茶與我們交談、分享。有的客商喜歡喝紅酒,我都會琢磨。所以我就經常學習功夫茶的泡制,請專業的教師分享傳授茶文化、咖啡文化和紅酒文化,這一切不為別的,只為搭上話。從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虛榮心驅使的表現。后來,不管在銅仁還是長沙都是以送茶、品茶來溝通,害怕別人說我不懂行,沒有文化。通過北京的關系聯系各省市的朋友,通過一些高校的培訓機構宣傳推介,無外乎體現一個“高端展示”的虛榮名聲罷了;借助一些政府官員,對接外國企業家走進銅仁,參加幾次外方的邀請洽談,無外乎賺到一個“分局招商不僅面向國內,也面向國際”的好評罷了,所有這些,都是我自己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在浮華時代忘記了青春的莊重承諾,忘記了“我是誰”,一出門就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摘自張葉懺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