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交通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6月4日報道,在國家“十二五”科技成就展上,北京交通大學賈利民教授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高鐵科技創新成就。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報道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的消息。在6月3日上午參觀過程中,習近平與我校賈利民教授親切交談,聽取了賈利民關于我國高鐵科技創新成就的匯報,并仔細詢問有關情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分別參觀展覽,他們都十分關注高鐵等重要工作的進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陪同習近平總書記參觀。
賈利民首先向總書記報告,“我是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向您匯報高鐵科技創新成就”。接著,賈利民向總書記匯報了我國高鐵科技創新在“十二五”期間取得的成就、“十三五”的重點方向和高鐵技術對“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撐作用。
隨后,習近平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與賈利民進行了交流:我國高鐵在經過“十二五”的努力后,現已達到怎樣的水平;在目前條件下,我國怎樣才能在世界高鐵領域持續保持領先地位;從技術上來看,我國是否有條件在全國高速鐵路網全面恢復350公里時速的運行速度;我國與俄羅斯高鐵合作進展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在交流過程中,還不時就高鐵恢復速度和高鐵持續創新等問題向身邊其他領導同志作出明確指示。
最后,賈利民在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時說,“我代表高鐵科技創新隊伍的所有戰友,向您和黨中央匯報4句話: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我們沒有盲點;參與國際競爭,我們有勝算;支撐國家戰略,我們有把握;引領創新發展,我們有信心!”聽完賈利民的這段匯報后,習總書記高興地夸獎“說得好!”,全場氣氛熱烈。
作為中國高鐵相關技術創新的“布道者”和“規劃者”,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賈利民和專家團隊肩負著確定技術路線、研究方案、研究過程控制和為主管部門及參研單位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把關等重大責任。他們參與設計確定了中國高鐵相關核心裝備體系的頂層技術指標、技術架構,確立了高速列車、牽引供電、運行控制、運輸組織、安全保障等關鍵系統技術創新的研發技術路線,并參與敲定了中國高鐵的一系列技術指標。正是在這些頂層設計和指標的指引下,我國研發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車。
賈利民和高鐵創新團隊還在國際上首次系統提出了高速列車譜系化和智能化的概念體系、技術架構和實現途徑。在此方面,比歐洲制造4.0版的提出早了好幾年。
據《新聞聯播》消息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日上午在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時強調,在全黨全國特別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科技進步和創新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新形勢下,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響應黨中央號召,堅定信心,堅忍不拔,堅持不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在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建功立業,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分別參觀展覽。
上午9時30分,習近平來到北京展覽館,走進展廳參觀展覽。展覽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引領未來”為主題,共分總況、重大專項、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農業科技、民生科技、區域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人才和融入全球創新網絡等10個展區,通過800多件實物、120多件模型、近百項互動項目等,全面系統展示了“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界和全社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取得的一批重大標志性科技成果和重要工作進展。
集成電路裝備及芯片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提供重要支撐,未來智能駕駛艙布局簡潔實現智能控制,智能植物工廠突破關鍵技術并已推廣應用,深海潛水技術躋身世界前列,我國自主創新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在十多家醫院投入使用,高溫氣冷堆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實現大面積、高精度天文觀測,北斗導航系統在40多個城市開展應用并走出國門,新能源汽車整體發展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世界首臺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高速列車打造中國高端裝備新名片,國際熱核聚變計劃成為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模型、一段段視頻和精彩的多媒體演示及鮮活有趣的互動,吸引了習近平等領導同志的目光。他們不時停下腳步仔細觀看,認真聽取工作人員講解,并詳細詢問有關情況。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領導同志,國務委員,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同志以及中央軍委委員參觀了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