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15前夕,不少公關團隊都會提心吊膽,不少公司行事也異常謹慎規矩,生怕自家被曝光。打假之風刮過后,立馬長舒一口氣,舊態復萌。
這樣的情形,官場亦有之。
最近,很多小伙伴們都在問,中央巡視還沒全覆蓋為何又要“回頭看”?第一批“回頭看”的省份為何偏偏是這幾個,莫非是打的老虎不夠多?
長安街知事早就說過,打虎不是搞攤派湊數字,而是要形成震懾作用。全國兩會期間,中紀委的官網比較平靜,鮮有打虎消息傳出,不過卻特別刊登了一篇重量級的文章,透徹地說明了“回頭看”的意義。
這篇文章說,巡視發揮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仍有一些“兩面人”,中央巡視組一進駐就開始“顫抖”,一撤離卻又開始重新“嘚瑟”。所以,巡視之后絕對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常常“回頭看”、及時抓整改抓落實,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熟悉中紀委文風的小伙伴一看便知文章的分量,也深知中紀委絕不是說說而已,其中必有明確所指。到底是什么人中巡組一來就“顫抖”,一撤離又“嘚瑟”呢?
此前說過,進駐遼寧的巡視組人員配備異常強大,兩名資深副部級大員坐鎮。果然,這一路的動靜最大,進駐沒幾天,前省委書記王珉落馬,又過了十多天,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陽落馬。一時間,遼寧成為了巡視“回頭看”的示范樣本。
王珉經歷的省份眾多,最終因何事落馬,暫且不說。王陽深耕遼省大地40余年,從沒挪過窩,所犯之事也必是在遼寧。中央第一輪巡視遼寧的時間是2014年3月至5月,巡視反饋時即措辭嚴厲。在之后的兩年里,遼寧落馬干部不斷,連王陽在鞍山的老搭檔谷春立也落馬了。從結果看,王陽并沒引以為戒。
中央在通報四川原省長魏宏的案情時曾說他不珍惜組織多次給予的教育挽救機會,王陽也是同理,中央巡視過后,震懾之意明顯,兩年時間里,民主生活會都開了兩次,他還能無動于衷,看來僥幸落網的他,仍然覺得自己還能繼續“得瑟”。
除了遼寧之外,中央巡視組此次還要“回頭看”安徽、山東、湖南。安徽淮南市委書記方西屏,也是巡視之后不收手、狠嘚瑟、抗拒審查的典型。
2013年10月,中央第七巡視組進駐安徽,但方西屏的大拆大建并沒有收斂。他不但繼續拆舊樓,還爆破了一座已建了10層高的規劃五星級酒店。據一位淮南基層干部透露,爆破的原因僅僅是酒店影響了政府大樓的風水。
10個月后,因為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過程中濫用職權,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利用職務便利收受巨額財物,方西屏被安徽紀委立案調查。據《安徽商報》報道,當知道組織對他進行調查時,方西屏百般抗拒,進行了股東變更,還試圖通過協調口徑、建立利益同盟蒙混過關。
作為資深反面典型,山東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也是愛嘚瑟之人,2014年5月底,中央巡視組剛剛撤出山東,王敏就放松了緊繃的神經,對八項規定要求遏制“會所中的歪風”置若罔聞。6月,他趁著在中央黨校學習的機會,潛入北京的會所吃喝玩樂。直到與其交往密切的商人趙晉被帶走,王因為害怕被牽連,多次情緒崩潰,真正“顫抖”起來。
有熟悉紀委工作的小伙伴說,“回頭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看看上一次巡視整改情況落實得如何,既有檢查之意,也有督促之意。有的地方,上一次發現的問題多,但整改始終不見響;有的地方,整改之后,又暴露了許多新問題,都有可能被納入“回頭看”的視野。
在這次“回頭看”的四個省份中,長安街知事發現,遼寧和安徽都是去年一年剛換的黨政主官,因此在落實巡視整改工作的銜接上,就更需要有督促檢查的環節。而遼寧的前主官在上一輪巡視后還出了問題,他領導下的巡視整改工作自然不能讓人放心,這兩年來遼寧頻有重量級地方官落馬,更說明了“回頭看”的必要性。
習總說,“回頭看”要把政治紀律擺在首要位置,要看問題有沒有見底,整改不力的要問責。此前,他也多次說過這一問題,在聽取十八大以來中央第三輪巡視情況匯報時,他就要求“巡視整改落實的情況都要‘回頭看’,要揪住不放”。聽取中央第四輪巡視情況匯報時,他再次強調“要出其不意,殺個‘回馬槍’,讓心存僥幸的感到震懾常在”。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透露,在四個省的巡視動員部署會的分組討論中,以及接著召開的巡視辦負責同志座談會上,不僅承擔“回頭看”任務的中央巡視組同志感到突然,表示“責任很重、壓力很大”,相關省份巡視辦的同志也感到有些意外,表示“事前并不知情、壓力很大”。
開展工作,有時確實要打破按部就班的節奏,多有點“意外”是好事。但“意外”的結果,并不代表“意外”地推動巡視。從遼寧的樣本來看,巡視組開展工作節奏感十足,其他三省雖暫沒有重磅傳出,但按照中央的高標準,“回頭看”的效果定將很快展現在大家面前。![](http://www.qq.com/favicon.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