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盡是桂花香
——杭州打造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三美齊發的城市范式
新華網杭州10月16日電(記者張樂、商意盈)秋意漸濃,桂香滿城、游人如織。杭州,這座擁有西湖和京杭大運河兩大世界遺產的城市,進入到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
然而,這不單純是一座聞名遐邇的旅游城市,也是一座流淌著智慧、創意和財富的城市。在這里,生態美、生產美和生活美和諧統一、互為促進,成為一道獨特而美麗的風景線。
創新裂變,杭州經濟增速逆市飄紅
剛剛過去不久的國慶黃金周,杭州在濃濃桂香中再度榮登國內最熱門旅游城市榜單,其中西湖景區日均接待游客高達40萬人次。短短7天,整個杭州接待中外游客130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100億元。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助力杭州經濟強勁增長的引擎。
國家統計局杭州調查隊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在形勢錯綜復雜、增速下行換擋的宏觀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杭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98.75億元,同比增長10.3%,增幅在全國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名列第二、在長三角城市中位列第一。如無意外,今年杭州將成功躋身“萬億俱樂部”。
在杭州的三大產業中,服務業以15.4%的增速領跑,占到全市生產總值的57.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8.5%。其中,旅游服務業的貢獻不可小覷。
助推杭州經濟逆市飄紅的,還有以信息經濟、“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等“五新”經濟。總部位于杭州的微貸網是一家專業從事汽車抵押借貸服務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公司副總裁汪鵬飛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公司的P2P網貸平臺已成交17.6萬筆,成交金額突破114億元。
“優二進三”,實現產業結構的創新裂變。數據顯示,上半年杭州信息經濟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增長24.7%,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2.7%。其中互聯網金融、數字內容、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增幅分別達到67.3%、37.8%、36.2%和34.1%。
位于杭州城西的未來科技城,誕生至今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作為中組部確定的四大國家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之一,2014年,這里的營收近1000億元、稅收近70億元。而在今年,達到這一數據僅花了半年左右的時間。
“從2011年掛牌至今,這里的營收、稅收和創業人才聚集年均增幅分別達到70%、60%、40%。”余杭區委常委、未來科技城管委會主任沈文南說,截至目前,這里已累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300余名,其中“國千”83名,“省千”89名。“優美的環境、宜人的生活、貼心的服務是人才得以集聚的核心競爭力。”
“三生融合、四宜兼具”,杭州迎來倒U拐點
2009年以來,杭州市GDP增幅一直逡巡在全國19個副省級城市的后端甚至墊底,GDP總量也低于華南的廣州、深圳,中西部的武漢、成都和同處華東的蘇州。一度有人下過“杭州經濟不行了”的論斷。
“彼時,武漢和成都快速趕超杭州,在要不要全盤復制、能不能全盤復制的大討論中,杭州市委、市政府統一了思想:杭州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應憑借先發優勢,率先走出一條綠色GDP之路。”杭州市市長張鴻銘說。
淘汰落后產能,落實杭鋼、杭州棉紡廠等勞動密集度高、經濟附加值低、環境污染嚴重企業的關停和搬遷。免費開放西湖,打造運河沿岸風情帶和“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建設半山國家森林公園,將昔日豬糞遍地、污水橫流的西溪棚戶區改造成中國首個城市濕地公園。將“治水、治氣、治廢、治堵”“四治”作為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修復因經濟發展和人為活動破壞的環境。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將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寫入市委文件,成為城市發展和建設的最高標準……
經過持續多年的努力,杭州已初步形成先生態、再生活、后生產,宜居、宜業、宜文、宜游的“三生融合、四宜兼具”城市發展架構。
在環境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理論,經濟發展初期,環境質量隨著經濟增長而不斷下降;到一定臨界點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對沖關系會出現反轉。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說,在杭州,生產和生態之間的關系已由過去的互為制約、此消彼長變為如今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環境對經濟的正向促進作用正逐步放大。
打造“在出世和入世之間自由徜徉”的理想家園
在杭州城西,有一座因夢想而得名的小鎮。在這里,質樸天然的水鄉民居和標新立異的現代建筑交相輝映,安詳寧靜的老人和青春洋溢的創業青年隔水相望。擁有880多年歷史的古街穿小鎮而過,章太炎故居、四無糧倉等文保單位和大批古建筑枕水而居。與它們共生共榮、無縫對接的,是一座座充滿現代氣息、造型別致的小樓。
“多年來,這里一直陷于保護和開發的‘兩難’境地。特色小鎮為古街提供了除純旅游開發、工業化帶動或房地產驅動之外的另一條城鎮化路徑。即以信息化為動力,以人的城市化為根本的新型城市化,最終實現產城人的融合化發展。”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市委書記徐文光說。
打造一個“留得住青山綠水、留得住鄉愁”的特色小鎮,讓創業者進則坐擁城市配套、創業無憂,出則盡享田園氣息、回歸自然。夢想小鎮建設之初,就定位為“造就一方‘在出世和入世之間自由徜徉’的理想家園”,力圖成為田園城市新典范,年輕人創業創新的孵化器。
短短半年多時間,夢想小鎮已集聚創業項目350余個,創業人才4000名,落戶金融機構80余家,集聚管理資本超過300億元。
大學畢業僅兩年的周坤鵬是夢想小鎮里最年輕的CEO之一。就在2個月前,由他一手創建的“59store”完成了超過2億元的B輪投資。這個定位為校園生活服務類的O2O平臺目前已覆蓋全國170個城市的約2000所高校,平均每天火速配送,解決大學生零食、宵夜需求20萬單次,并為上萬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和創業的機會。
如今,這里不僅有歷史和文化的傳承,也有頭腦和智慧的激蕩。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入駐小鎮的項目中,已有43個獲得了百萬元以上的融資,融資總額超過11.2億元,并涌現出小鎮首家新三板上市企業。浙江省省長李強夸贊,這里已成為聞名全省的“眾創空間的新樣板、信息經濟的新引擎、特色小鎮的新范式”。
夜幕下,遍植桂樹的夢想小鎮暗香浮動。在這個創業者的天堂,靜靜孵化著數百個項目、成千上萬年輕人的夢想。徐文光說,“他們就像桂花,努力成長,默默地汲取營養。蓓蕾初綻時毫不顯眼,可等到千花怒放,世人才驚覺他們無盡的熱情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