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北京10月15日電 據(jù)新華社“新華視點”微信公眾號報道,善引文用典,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鮮明特色之一。14日公布的《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恰到好處地引用古文詩句。這些凝結(jié)著中華文化精髓的文字,寓意深遠、精準傳神,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引文:“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出處:《論語·季氏第十六》
——釋義: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要修明文德教化招致他們。
——原句: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2、引文:“文變?nèi)竞跏狼椋d廢系乎時序”
——出處:劉勰《文心雕龍》
——釋義:文章的變化受到時代情況的感染,不同文體的興衰和時代的興衰有關(guān)。
——原句:是以世極迍邅,而辭意夷泰,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故知文變?nèi)竞跏狼椋d廢系乎時序,原始以要終,雖百世可知也。
3、引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出處:白居易《與元九書》
——釋義:文章應(yīng)該貼近現(xiàn)實,貼近實際,為了當前存在的問題而寫,詩歌應(yīng)該為了表達自己對某事的看法而寫。
——原句: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wù);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4、引文:“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出處:韓愈《病中贈張十八》 ——釋義:形容文筆雄健,文章氣勢極大
——原句: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談舌久不掉,非君亮誰雙。
5、引文:“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
——出處:趙翼《論詩》 ——釋義:詩文要與時俱進,日日更新
6、引文:“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
——出處:陸機《文賦》 ——釋義:將廣闊的天地概括進形象之內(nèi),把紛紜的萬物融會于筆端之下。意為寫文章要心有天地萬物,這樣才能格局開闊。
7、引文:“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
——出處:楊萬里《下橫山灘頭望金華山》
——釋義:閉門造車不是做詩之法,親近自然,投身實踐,詩文自然會成,意為作家必須深入生活。
——原句:山思江情不負伊,雨姿情態(tài)總成奇。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
8、引文:“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
——出處:李漁《閑情偶寄》
——釋義:要想寫出能流傳于世間的文章,作者必須首先具有能夠流傳于世間的思想。
——原句: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而后鬼神效靈,予以生花之筆,撰為倒峽之詞,使人人贊美,百世流芬。
9、引文:“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出處: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釋義:想要樹木長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穩(wěn)固;想要使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原句: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10、引文:“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
——出處:沈宗騫《芥舟學畫編》
——釋義:運用古人總結(jié)出來的創(chuàng)作基本法則,開創(chuàng)自己新穎獨特的創(chuàng)作局面。
——原句:茍能知其弊之不可長,于是自出精意,自辟性靈,以古人之規(guī)矩,開自己之生面,不襲不蹈,而天然入彀,可以揆古人而同符,即可以傳后世而無愧,而后成其為我而立門戶矣。(編輯榮啟涵、周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