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外交部證實習近平10月將訪英】29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證實:“應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邀請,習近平主席將于10月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方將適時發布有關消息。相信此訪將進一步提升兩國關系水平,增進雙方各領域交往與合作,推動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邁上新臺階。”
訪美之后,習近平的英國之行也越來越近了。英國王室官方網站昨天宣布,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0月20日至23日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期間,習近平與彭麗媛將下榻白金漢宮。
新華社今年夏天就曾披露,應英國女王邀請,今年中國國家元首對英國開展國事訪問。報道稱,今年是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第二個十年的開局之年,也被英國首相卡梅倫稱為中英關系發展的“黃金年”。習近平主席的這次訪問,是時隔十年中國國家元首對英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意義重大。
外交部長王毅6月10日也在倫敦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10月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將為中英兩國關系的“黃金時代”拉開序幕。
目前中國官方尚未發布習近平的具體行程。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英兩國高層互訪日益密切,2013年和2014年,中英兩國政府首腦成功互訪。2014年6月17日,英國女王會見了到訪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據人民網報道,英國女王一般一年只會見兩次國家元首,這次會見李克強屬于破例,代表英國政府希望中英兩國關系再上層樓,也是對中國的高度重視。
在亞投行籌建過程中,英國是第一個宣布加入的歐洲國家。本月20日,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又訪問中國,并成為首個到訪新疆的英國大臣。
2004年5月和2005年11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國家主席胡錦濤曾先后訪問英國,都獲得英國女王接見。
據人民網今天報道,為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英國《外交家》雜志發行9月/10月“中國專刊”,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為專刊撰文《中英攜手打造“黃金時代”》,全文如下:
今年2月,卡梅倫首相發表農歷新春賀辭時,將今年稱為中英兩國關系的“黃金年”。此后,他提出未來5年打造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上述建議與中方不謀而合,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共同開創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
應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邀請,習近平主席將于10月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是中國國家領導人10年以來首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意義重大,將成為兩國關系新的里程碑,也將正式開啟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
開創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非朝夕之功,而是“水到渠成”:
一是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密切。過去10年,中英高層交往頻繁且逐步機制化,兩國元首多次互致信函,兩國總理舉行5次年度會晤,對中英各領域交流合作起到重要引領作用。今年以來,兩國關系發展更是駛入“快車道”。3月,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成功訪華,這是近30年英王室對中國最重要的一次訪問。英新政府成立后,李克強總理同卡梅倫首相通電話,雙方一致表示將共同推動兩國關系邁上新臺階。8月,中英舉行了新一輪中英戰略對話。9月,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三次會議和中英經濟財金對話第七次會議將先后舉行。中英高層之間的密切接觸、深入溝通對兩國關系發展起到了引領和推動作用。
二是雙邊經貿合作碩果累累。中國是英國第四大貿易伙伴,英國則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投資目的國和除香港外境外最大人民幣交易中心。2014年中英雙邊貿易額達808.7億美元,同比增長15.3%。2015年上半年,中英貨物貿易額達367.4億美元。過去3年,中國對英國投資年均增長85%,對英投資額是前30年總和的3倍。2014年中國對英國直接投資并購金額達71億美元,對英國投資存量達400多億美元,覆蓋基礎設施、商業地產、品牌網絡、研發中心、高端制造等諸多領域。英國對華累計投資近200億美元,2014年新增項目達287個。自2011年倫敦啟動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以來,英國在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獲得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初始額度、發售人民幣國債、成立人民幣清算行等諸多領域捷足先登。2015年3月,英國在西方國家中率先宣布申請加入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愿與英國等國家一道,堅持國際性、規范性和高標準,確保亞投行專業運營、高效運作、透明廉潔,將其打造成為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為亞洲和全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中英互利共贏的經貿合作為兩國關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人文交流筑牢紐帶。今年是歷史上首個中英文化交流年,上半年在中國成功舉行英國文化季,下半年在英國舉行主題為“創意中國”的中國文化季。中國文化季包括66個項目,以視覺藝術、設計、戲劇、音樂、舞蹈、體育、思想交流等形式,向英國公眾展現中國深厚文化傳統和創意產業發展。英國是接受中國留學生最多的歐洲國家,人數已逾15萬人。英國建有27所孔子學院和113間孔子課堂,數量高居歐洲國家之首。英國在中國有9所合作辦學機構和235個合作辦學項目。中英有51對中英省郡、城市締結了友好關系,地方交流與合作快速發展。過去5年,中國赴英旅游者數量每年均以兩位數在增長,2014年達到23萬人次,英方的目標是到2020年這個數字增長到65萬。今年兩國還分別在武漢和貝爾法斯特增設了總領事館。中英人文交流拉近了兩國民眾的距離,加強了友誼,為中英關系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
四是中英在國際事務中合作緊密。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英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致力于通過密切合作的伙伴關系,共同應對21世紀的全球挑戰。中方愿同包括英方在內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堅持《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推動建設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在應對西非埃博拉疫情、伊朗核問題、南蘇丹等全球及地區問題上,中英兩國保持著密切溝通與合作,對推動上述問題的妥善解決,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兩國將繼續就全球發展議程、氣候變化、應對全球恐怖主義威脅等保持協調與合作,共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體系。中英在國際事務中的密切合作體現了兩國關系的全球性和戰略性。
中英雙邊關系日臻成熟穩定,合作廣度和深度同步推進,利益交融與互惠合作不斷加深,這既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中英各界對習近平主席對英國國事訪問翹首以待。我們愿與英方通力合作,確保習近平主席訪問圓滿成功,共同迎接中英關系“黃金時代”的到來。
附:
《外交家》雜志創辦于1947年,為雙月刊,讀者主要是英皇室、議員、政府官員、知識界人士和各國駐英使節、外交官,在英社會有較大影響。此次該雜志為迎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英國事訪問,發行“中國專刊”。除刊發劉大使上述文章外,該專刊還發表社論及英政界、外交界、學界、工商界、教育界和文藝界知名人士撰寫的10篇文章,全面、深入地介紹了中英各領域交流與合作,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中英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