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臣在法庭受審。(圖片由河南省紀委提供)
發票,再普通不過,在常人眼中不過是買賣商品時的收付憑證。然而,對于河南省周口市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朱家臣來說,發票卻“大有搞頭”,是他索賄斂財的“利器”。
在任周口市政法委書記7年間,朱家臣大發“發票財”—他虛開發票、購買假發票,并將其“派發”給基層單位和個人“報銷”,平均3天就“報銷”1次,累計“搜刮”400多萬元!
2015年4月23日,平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朱家臣貪污、受賄一案進行公開宣判,以受賄罪、貪污罪并罰,判處朱家臣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沒收個人財產60萬元。
1 報銷“有癮”的政法委書記
辦案人員用“票不離手”形容朱家臣—他下基層檢查遞發票、吃飯給人塞發票、外地出差買發票,就連逛商店也不忘向人家要張空白發票。
朱家臣,1955年9月出生,河南省虞城縣人,歷任河南省洛寧縣縣委書記、洛陽市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周口市委常委、統戰部長。2007年起任周口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2013年10月,河南省委第四巡視組在周口市進行巡視回訪期間,不斷接到舉報:“朱家臣人走到哪里,發票就報銷到哪里!”報銷發票成為其謀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對此,基層單位苦不堪言。
周口市公安系統一名基層干部說:“俺過去根本不認識他。有一年春節,俺意外地收到了他發來的短信,大致意思是鼓勵鼓勵,末尾是提醒我還有機會能進步!薄澳阆,他那么大的領導能給俺發個短信,能不去見他嗎?結果到他辦公室剛說上幾句話,他就遞給我幾張發票,大概有1萬多元。”
類似情景,周口市政法系統、縣區黨政機關干部,甚至銀行、高校等領域的干部,都不同程度地遇到過;鶎訂挝皇盏剿芭伞眮淼陌l票“五花八門”:有煙票、酒票,有禮品票、書票,有買資料票、購物票……
朱家臣任周口市政法委書記期間,利用職務之便,先后索要或收受他人賄賂超過678萬元。其中,他通過“報銷”發票向他人索賄是主要形式。他先后向90多人明目張膽地索取賄賂,少則一兩萬元,多者十幾萬元;少的“報銷”一兩次,多的“報銷”五六次,涉及金額400多萬元。
朱家臣的愛人是一名退休教師,長期在北京照看孫子。據周口當地干部反映,朱家臣一般是周五去北京,下周一再回周口上班。回到周口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在當地新聞媒體上“露個臉”,讓人知道他在“工作”。從河南省紀委調查掌握的情況看,朱家臣平均3天“報”一次發票,可以說,他天天都在研究如何報發票,哪有時間想工作、干工作?
朱家臣“報銷”發票甚至到了“有癮”的地步。經調查,朱家臣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填寫發票,裝好信封,寫上數額,列上名單,誰把錢給他,他就在誰的名字后面打個“鉤”。辦案人員用“票不離手”形容朱家臣—他下基層檢查遞發票、吃飯給人塞發票、外地出差買發票,就連逛商店也不忘向人家要張空白發票。
2013年12月21日,經河南省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對朱家臣違紀問題立案調查。就在辦案人員依規檢查他的辦公室時,在其辦公桌上,還發現他親筆填寫的,還沒來得及報銷的幾張12月18日的假發票。
2 名為“報銷”實為索賄
在周口,只要有一面之交,不管熟悉不熟悉,朱家臣都敢給發票讓人家“報銷”。有時候他給縣領導、各委局領導打電話請人家吃飯,別人甚至不敢去,生怕被塞發票。
朱家臣作為周口市政法系統的主要領導,本應受到尊敬,但平頂山市檢察院公訴人員說:“我們在調查時發現,只要提起朱家臣,周口的干部沒有不搖頭的,有的私下里說他為報票,到了寡廉鮮恥的程度!
發短信索賄是朱家臣慣用的伎倆。逢年過節,他都要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給一些基層干部“賦詩”一首,目的就是“提醒”一下,如果對方沒反應,就再發一首詩,直到人家主動來“看”他。每逢干部調整,朱家臣就在短信里“表揚”某些當事人,有時甚至明示當事人“我可以幫你說話”。
周口政法系統一名干部說:“有一年,單位要調整干部,他給我發短信,意思是我干得不錯,讓我見見他。一見面,他就給我2萬多的發票讓幫助處理一下。我也知道他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擔心他‘成不了你事壞你事’,就自己掏腰包給他墊了出來。”
省紀委辦案人員介紹,在周口,只要有一面之交,不管熟悉不熟悉,朱家臣都敢給發票讓人家“報銷”。有時候他給縣領導、各委局領導打電話請人家吃飯,別人甚至不敢去,生怕被塞發票。有時一塊兒吃飯,他把別人叫出來隨手掏出發票遞給人家讓“處理”一下。因為事先他已經寫好了抬頭,好多次還掏錯了,把本應給張三的發票給了李四,弄得很尷尬。
朱家臣“報銷”發票的方式有三種:一是虛開多開發票,二是索要空白發票自己填,三是購買假發票。對這些假發票,有的基層單位無法按規定報銷,為此,財務人員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還有的干部為了避嫌,不敢用公款“報銷”,迫不得已用自己的錢給朱家臣“報銷”。
對“報銷”發票“支持不力”的單位和個人,朱家臣甚至不惜假公濟私、打擊報復。河南省紀委辦案人員介紹,有一次,朱家臣下縣檢查工作,給一名縣委書記“派”發票,結果被這名縣委書記頂了回去。從此朱家臣就給他“穿小鞋”,凡是朱家臣分管的工作評比,只要逮住機會,他就大會批小會講,年底評先把這個縣評為“落后單位”。
3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
朱家臣報票每次索要都不超過3萬元,單票每張都不超過1萬元。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打個“擦邊球”,自認為數額小不違法、次數多不好查、時間長不好記、人數多不易被全部發現,想以此來規避黨紀國法制裁。
朱家臣的墮落是從自認為“小事”、“沒事”、“出不了事”開始的,他認為隨意在基層單位報銷票據不算問題。分析朱家臣“報銷”發票的行為,體現出三個特點:
首先,他提出要求“報銷”發票,主要針對與自己有上下級關系,或者是朱家臣依職權處理公務時有制約關系的單位或個人。經調查發現,他分管的政法系統幾乎所有的基層部門領導都為他“報銷”過發票。河南省紀委案件審理室主審朱家臣案件的同志講:“朱家臣要求這些單位領導為其‘報銷發票’,就是將權力與金錢進行交易!
其次,朱家臣身份特殊、知法犯法。河南省紀委第六紀檢監察室主辦朱家臣案件的同志說,朱家臣報票每次索要都不超過3萬元,單票每張都不超過1萬元。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打個“擦邊球”,自認為數額小不違法、次數多不好查、時間長不好記、人數多不易被全部發現,想以此來規避黨紀國法制裁。
第三,這些以公務為名報銷的發票,都被朱家臣用于個人花費。朱家臣在分管信訪工作期間,周口市的信訪工作連續多年在全省排名靠后。朱家臣家在北京,經常乘火車往返北京、周口,但他卻以去做信訪工作的名義宴請朋友,購置禮品,用公權換私情,公款私用。
朱家臣在懺悔書中寫道:“尤其在與書畫界和異性朋友的交往中更注重個人的形象,為此,我先后購買了許多針織品、工藝品和文化用品,并饋贈于人,贏得了許多贊揚,這樣日積月累,不少的國家錢財就揮霍掉了!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名副院長說,朱家臣看似報銷發票的“小事”,其實已構成了索賄罪的要件。一是他借報票之名卻是主動地去索要;二是具有勒索性,或者是乘人之危,或者是別人有求于己的時候實施;三是具有交易性,應從重處罰。
朱家臣一次次將發票變成“鈔票”,在黨紀國法面前,一張張發票變成了為刑期埋單的鐵證。
朱家臣這種毫無顧忌通過報銷發票索賄的行為,具有典型的警示教育意義。這為一些慣于利用報票 “潛規則”、將公款據為己有的人敲響了警鐘: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領導干部必須時刻清楚這一點,真正做到公私分明,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本報記者 翟耀 通訊員 甘泉)
辦案者說
紀挺法前方能治病救人
作為周口市政法系統一把手的朱家臣,本應受到人們的敬重,但他卻因使用小伎倆“報銷”發票成癮,讓周圍的人都對他厭惡不已。朱家臣是一個從“小節”“小事”開始放松要求,最終墮落變質的典型。
黨員干部出現大問題,往往都是從破壞規矩、違反紀律開始。只有從日常小事抓起,有違必查,動輒則咎,才能更好地防止“小問題”釀成“大禍害”。以朱家臣“報銷”發票為例,他虛開發票、購買假發票的行為,已經違反《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屬于違反財經紀律典型之一。然而,正是因為每一次的“小事”“小節”問題都沒有被及時對照黨紀懲處,朱家臣才愈發有恃無恐,最終病入膏肓。
我們常說,黨紀嚴于國法。這是因為,黨員肩負特殊的政治職責,不同于一般公民,必須接受更加嚴格的約束。對黨員干部自身來說,要用黨章黨規黨紀對照自身行為,把底線設在紀律上,而不是法律上,才能更好地防微杜漸。
朱家臣案對執紀者也是個警示。這起案件告訴我們,“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就是要有紀律“原教旨”主義精神,對不合理的行為讓紀律先于法律作出反應。手執紀律“鋼尺”不僅是懲惡揚善,更是為了治病救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應當把嚴明紀律和規矩體現在日常管理和執紀監督中,進一步提高履職標準,使職責使命回歸黨章要求,如此,才能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