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蘄春縣公安局破獲一起特大有償刪帖案,全國22個省市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額超過5000萬元。
26歲男子刪帖獲利780多萬
2014年11月,蘄春縣公安局收到線索稱,以余某為首的幾個人以非法幫人刪帖牟取暴利,涉案金額在千萬元以上。
警方通過對余某等人承攬業務的QQ群進行調查,目前已掌握全國22個省市2000余人進行有償刪帖的事實,涉及非法經營額達5000萬元以上,抓捕歸案10人,上網追逃5人。負責此案的蘄春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大隊長駱中勝介紹,通常是某些網絡公關公司通過“層層轉包”將刪帖的任務交給“刪帖中介”,中介接活以后,就找“管理員”幫助刪帖。“管理員”要么是網站的管理人員、網絡論壇的版主,要么是黑客。刪帖中介與“管理員”一般按照二八分成。
據犯罪嫌疑人供述,刪帖是按照網站類型和帖子熱度來收費的。“小網站的帖子,價格在100元到1000元之間,知名網站一般是2000元到4000元。”一名犯罪嫌疑人說,有的國家級網站收費還會更高,甚至達到上萬元。“一個帖子有可能轉了幾個甚至十幾個‘網絡中介’,每轉一次手,中介都會加上200元到300元‘手續費’。”
26歲的余某僅有高中學歷,但酷愛電腦技術。他從2011年開始在網絡上接活,以黑客技術和做中間人幫人刪帖,到案發時共獲利780多萬元,買了奔馳車,還在縣城繁華地段購買一豪宅。
“全國每年這個產業的規模數以億元計,從業人員數以萬計。”余某的同伙李某說,從事刪帖的不僅有大學生、教師、醫生,還有公務員甚至警察,“我兩年賺了15萬元,在行內是少的。”
“3·15”前訂單多得接不過來
在警方獲取的犯罪嫌疑人刪帖資料中,有類似“官員包養情婦,為其寫下保證書”的桃色新聞,有“全國最牛檢察長豪車、豪房”等涉及貪腐官員的網帖。
辦案民警在清查犯罪嫌疑人電腦文件時,發現一份“山西某縣縣委書記”的Excel文檔。這份備注為2013年2月13日的文檔中,有52條刪帖記錄,每條明確寫有刪帖網絡地址和價目,每條刪帖價格從300元到2000元不等,52條刪帖記錄合計金額超過3.8萬元。
據犯罪嫌疑人供述,許多單位都會緊盯網上輿情,一發現有負面消息便迅速聯系網站刪除,許多公關公司和個人瞄準這一需求,扮演著“權力掮客”的角色,提供刪帖,舉報官員的帖子是重點刪除對象。犯罪嫌疑人李某介紹,“表哥”楊達才在被查之前,網上涌現大量舉報的帖子,不少同行都刪過這些網帖。“特別是十八大后,出現過一股網絡舉報高潮,那時我們的‘生意’非常紅火,經常忙到凌晨。”
企業也是刪帖大客戶,辦案民警翁常州說,上市公司是刪帖重點客戶。每年“3·15”前夕,刪帖公司的相關訂單都接不過來。此外,一些明星、演員或者公眾人物發現自己的負面信息后,要求刪帖也出手爽快。
抓住客戶急欲刪帖的心理,刪帖者甚至左手刪帖、右手發帖,以此獲取持續的刪帖費用。
地方保護主義致偵查受阻
2013年9月,最高法、最高檢聯合出臺司法解釋,明確規定有償刪帖為非法經營罪。今年初,國家網信辦等四部委還啟動了“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每次打擊后,有償刪帖往往稍作收斂后便又沉渣泛起。
破獲相關案件的困難之一是警方難以固定證據。而且,由于少數地方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警方在異地搜集犯罪證據時遭遇不少阻礙。此外,更大的困難在于法律脫節。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