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10日電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對中國社會的重要意義,毋庸多言。四中全會提出的190項重大改革舉措中,有關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占到了84項。
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實施方案》為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繪就了路線圖和時間表,明確84項改革要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內出臺具體落實的政策、措施。
四個基本原則均有務實要求
《實施方案》強調,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必須遵循四個基本原則。其中,每條原則均提出了具體而實際的目標、要求:
一要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符合司法規律的改革之路,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從基本國情出發,尊重司法規律,努力創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
二要堅持改革的大局觀,敢于擔當、勇于進取,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謀劃、提出改革舉措,防止把改革簡單等同于擴張權力、增加編制、提高待遇,要敢于啃硬骨頭,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在解決深層次體制機制性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要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統一,按照統籌兼顧、先易后難、突出重點、依法有序的要求,緊緊抓住制約司法公正的最突出問題進行改革,確保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取得實效。
四要堅持調動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鼓勵、支持地方在符合中央確定的司法體制改革方向、目標下積極探索,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84項改革明確時間表 2015年每月推出新舉措
與四個基本原則要求一致,《實施方案》對四中全會提出的改革舉措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央司改辦負責人表示,將84項四中全會改革舉措逐項具體化,明確工作進度和時間節點,提出可檢驗的成果要求,提升了改革舉措的可操作性。按照《實施方案》的時間安排,這些改革舉措都要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內出臺具體落實的政策、措施。
負責人介紹,2015年全面啟動各項改革工作,深入推進一批已啟動的改革試點工作,年內取得更大進展,其中包括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等。今年還將抓緊部署一批有影響的改革任務,年內取得階段性成果,比如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等。此外,還要組織論證一批難度大的改革項目,早日形成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據中央司改辦負責人透露的信息,預計到2015年底,相關部門每個月都將推出新的改革舉措,形成相應的改革成果。
附:84項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框架
分類 |
數量 |
重點 |
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 |
48項 |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 ·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 ·完善人民陪審員和人民監督員制度等 |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方面 |
18項 |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 ·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構建對維護群眾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體系 ·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等 |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方面 |
18項 |
·完善法律職業準入制度 ·加快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法治工作人員管理制度 ·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 ·健全法治工作部門和法學教育研究機構人員的雙向交流與互聘機制 ·深化律師管理制度改革等 |
(綜合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