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 岳小喬、王坎、朱利
每年兩會,中央政治局常委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外界觀察中國的風向標。
眼下,兩會日程已過2/3,眼尖的人發現,今年常委下團講話,有一些共同點。從習近平強調“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徇私枉法的要嚴肅問責、依法懲治”,到李克強表示對為官不為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再到劉云山提出“解決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中央頻頻發聲敲打干部,直指“為官亂為”、“為官不為”、“為官不力”三類人。
◎敲打為官亂為者:誰都別想仗著權力為所欲為
過去一年,反腐成績有目共睹,但不容輕視的是,“為官亂為”的問題仍存在。對此,中央有著清醒認識。這不,兩會期間,中央領導下團時接連敲打“為官亂為”的領導干部。
“百姓身邊的腐敗者”成了首要目標。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聲勢浩大。但還是有百姓覺得力度不夠。為啥?不就是因為老百姓身邊還有不少“蒼蠅”在為所欲為么?
這些“小蒼蠅”雖然看似位低權微,但就在群眾身邊,損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這不,在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著重強調,要大氣力整治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不良行為,對百姓身邊的“蒼蠅”,“必須嚴肅查處,絕不姑息”。
“無視法紀者”同樣沒有被放過。
看看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老虎”“蒼蠅”,哪個把法放在眼里了?從周永康、令計劃,到“小官巨貪”的鄉村干部,哪個不是相信權、無視法?
各級領導干部手握權力,其實是握了一把雙刃劍。持劍者在法治軌道上行使權力,可以造福人民,一旦在法律之外“持劍行兇”,則必然禍國殃民。這個道理,中央明白。
在廣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明確表示,“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徇私枉法的要嚴肅問責、依法懲治。”
“搞團團伙伙者”也被狠狠敲打。
山西為何出現“一坨坨”的腐敗?與“圈子”大行其道有很大關系。“圈子”一旦盛行,“圈中人”利益交換、官官相護,德才兼備者難有出頭之日,這是對政治生態的巨大破壞。
唯有破除官場的“潛規則”“關系網”,保證清廉正直之士正常的晉升渠道,才能形成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這個理兒,中央也明白。
在湖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劉云山專門指出,要彰顯選人用人的好風氣,遏制形形色色的潛規則、大大小小的關系網、“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
看這種種架勢,奉勸那些任性亂為但還沒被“收拾”的干部、蠢蠢欲動想撈點好處的干部,“腐海無邊,回頭是岸”,請謹記忠告,“為官要有為,不能亂作為”。
◎敲打為官不為者:當官就要有擔當、別想混日子
敲打“為官亂為”者的同時,中央也向“為官不為”者開炮。
“在其位不謀其政,該辦的事不辦。”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點名炮轟“為官不為”者。
炮火并沒有到此結束。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李克強再批“為官不為”,他還進一步舉例說,一些地方給了錢、批了項目、供了土地卻沒有用,就是因為不作為。
狠批“為官不為”的可不只李克強一人。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劉云山也批評“為官不為”,稱其為“官之恥辱”。
中央領導人接連喊話,目標直指當下官場里的“為官不為”者。
過去,他們上班,“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如今他們上班,“打游戲,逛網店,電腦面前坐一天”。他們或安于現狀,庸碌無為“混日子”,或回避問題,遇到事情“繞彎子”,或推諉塞責,急難險重“撂挑子”,全然忘了“為官避事平生恥”的古話。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心無擔當不想干事。十八大以來,規定抓緊了,紀律整嚴了,不擔當不干事的人少了但還沒絕跡,卻又冒出一些怕出事不干事的人。
他們眼看“為官不易”干脆“為官不為”。有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敢闖不敢干了,有的陽奉陰違、消極作為,臉雖好看事兒卻依然難辦,有的怕惹麻煩、招非議,不真問責只走過場,全然忘了“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民諺。
中央如此密集炮轟“為官不為”,就是要告誡這些官員:為官就要有為,干部就要干事。正如劉云山所說,“當官就應該有責任、有擔當”,“為官有為”才是做官的本分。
對這些“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干部,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里已經說了,“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劉云山也已嚴厲警告,“如果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是沒有資格做領導干部的”,并放出狠話,要“加大治庸治懶的力度”。
話已至此,如果還有干部無視警告、依然故我、占著位不干事,那可真要自討苦吃了!
◎敲打為官不力者:學好本領干好事、別搞盆景花架子
除了不作為和亂作為,為官不力的干部也要小心了,中央高層也多次點了你的名。
當前,我國處在轉型期,復雜情況層出不窮。很多領導干部,因為缺乏學習,跟不上發展形勢,就比如在經濟“新常態”下,對經濟如何轉型不知從哪里入手,“抓耳撓腮”。由能力不夠的領導干部,抓經濟、抓民生,老百姓怎么放心得下?
既然能力不夠,那就得抓緊補齊這塊“短板”。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的。這一點,中央早有認識,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談“能力”問題,尤其強調“領導干部要有本領不夠的危機感”。今年兩會上,劉云山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又再次強調,“切實解決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
當然,“短板”可不止經濟這一塊,長存“本領恐慌”意識對每個領導干部都是必要的。
如果說本領不足而工作不力,尚且情有可原的話,那么那些有能力但為了“政績”,瞎干蠻干,只顧好看不顧實際,只管面子不管里子,花架子一大堆,實事干不好的就實在不可原諒了。
對這類領導干部,可不是學習反思一下就能解決問題,非得從嚴治理不行。習近平在廣西代表團談扶貧時說,要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實事。為啥呢?因為對貧困地區的百姓來說,不實在!
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提出要完善干部考核機制,對那些工作不力的干部“約談誡勉”。劉云山在貴州代表團參加審議時表示,從嚴管理干部,還要嚴格制度執行,防止制度懸空、成為擺設,“防止打折扣、搞變通”,一語中的!
因此,可以想見,未來中央肯定會從制度入手,像整治“亂作為”“不作為”那樣抓“為官不力”。今后“能力不夠”不是理由了,擺花架子、搞“盆景”也會被“緊抓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