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劉暢】《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從國家有關部門獲悉,隨著兩岸交流加深,大陸赴臺學生數量穩步增加,2009年以來,臺灣間諜在島內針對大陸學生的拉攏策反活動愈趨活躍。
據查明,林兆偉、許淇鈞、臺維光等多名臺灣制內間諜人員,2009年到2013年間在臺灣大學、義守大學、宜蘭大學、銘傳大學等20余所高校活動,通過問卷調查、提供兼職等方式接觸大陸學生,之后有償索取大陸政治、經濟、軍事相關政策和涉密信息。
兩岸交流是好事,臺灣間諜情報機關的做法卻背道而馳。記者獲悉,國家有關部門已破獲相關策反案件近40起,涉及大陸15個省市。
目前,短期交流生、研修生是大陸赴臺學生主體。此外,自2011年臺灣對大陸學生有限制開放學歷教育以來,三年間3000余名大陸學生先后赴臺,就讀各個高校研究所。這些大陸學生受“三限六不”(限校、限量、限領域,不給予加分優待、不影響島內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得報考島內公職人員考試、不可續留臺灣就業)政策限制,須自己籌措在臺期間年均四五萬元人民幣的學費和生活支出。臺灣間諜利用部分大陸學生想補貼開支的心理,主動提供“兼職”,稱可輕松賺錢。
國家安全部門一名官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臺灣間諜安排給大陸學生的初期“工作”都很簡單,報酬也不高,學生往往毫無戒備答應下來,建立起固定聯系后,一些學生深陷其中。在有關部門近期破獲的一起案件中,一名赴臺短期交流的大陸女生被臺灣間諜威逼利誘策反,該學生返回大陸后與境內涉密部門人員“交友”,索取涉密刊物,拍照后傳給與她聯系的臺灣間諜,此后該間諜被派駐東南亞,該學生還多次赴境外交送資料。
事實+
赴臺游客、學生皆成策反對象
本世紀初兩岸進一步開放交流交往,臺灣間諜情報機關不失時機選派人員,在大陸以參觀、旅游、探親和投資辦廠等名義搜集情報,發展網絡。近年來大陸赴臺人數不斷增加,赴臺游客、交流團體也成為臺灣間諜的刺探和發展目標。
臺維光從2011年末開始帶領一個由多名臺灣制內間諜人員組成的工作小組,在臺北、臺中、新北等地廣泛接觸短期赴臺的大陸游客和嫁給臺灣人的大陸新娘,實施策反活動。
策反大陸學生也是該小組的工作內容之一。為物色策反對象,臺維光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在臺大陸學生的各類聚會,還要求學生引見大陸帶隊老師等“更有價值”的人員。
許多赴臺大陸學生都收到過臺灣間諜直接發放或通過在校生、郵件轉發的社會調查問卷。問卷一般以詢問陸生赴臺后的印象觀感入手,進而調查大陸學生家庭背景、社會關系,“家中有無擔任公職(黨政軍)人員”,“是否愿意報考公職人員(公務員)”等。給出肯定答案的學生會被“格外關照”。此外,臺灣間諜還活躍于各種大陸學生網絡論壇、線上通訊群,通過提供臺灣旅游、生活攻略,博取大陸學生好感,約定見面后開展工作。 (騰訊新聞綜合環球網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