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共產黨準備以一種非傳統的戰略來建立公眾對法治的信心,即賦予其所控制的調查機構更大的權力。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18日報道,中共將在北京召開重要的規劃會議,法制改革是重要議程之一。對與會的中共高層干部來說,其中一個關鍵目標就是,保持反腐運動的力度。自上任之初,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將反腐作為其標志性的國內政策之一。
有專家說,繼續推動反腐的措施將包括賦予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更大的權力。
報道稱,鑒于中共就如何處理一些重大的腐敗案件仍未作出決定,中共領導層發出了調整策略的信號。中共或將改變周期性“打虎”的做法,而是讓中紀委進行長期的、更加制度化的腐敗調查。
在習近平發起的反腐運動中,中紀委懲戒了至少40名省部級及以上級別的官員和成千上萬的基層干部,贏得了公眾的廣泛認可。
報道稱,中共領導人以反腐運動表明,中國經濟再也承受不起腐敗的侵蝕。新華社在發布十八屆四中全會主要議程時說,中共領導層一致認為,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7月29日,中共在宣布周永康因“涉嫌嚴重違紀”將接受立案審查的同一天,宣布了10月將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決定,以此將反腐戰略與法治這個更大的議題融合在一起。
報道稱,周永康是幾十年來受到腐敗調查的中共最高級別的官員,中共領導層借此證明,法律適用于所有人。
據臺灣“中央社”10月19日報道,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20日至23日將在北京召開,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媒體預測,看點可能包括周永康案收網、調整及遞補中共中央委員會組成、收尾山西腐敗案。
報道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歷屆四中全會大多于9月中下旬召開,此次是最晚的一次,也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四中全會。
外界預計,四中全會的“依法治國”兩大看點為“司法體制改革”與“反腐制度化”,四中全會更將成為反腐從治標到治本的轉折點。
臺灣“中央社”10月19日報道稱,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20日至23日將在北京召開,以往多以“黨建”為主題的四中全會,本次將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是中共黨史上首見。
中共新領導班子上任以來積極反腐,立案審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打破慣例。外界分析,以此順勢強化中共全黨的依法治國理念,正是時機。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8日報道,在云南昆明,民眾的怒火14日終于爆發為致命的社會沖突。據說,村民和施工方因征地補償問題大打出手,造成8人死亡。
報道援引《人民日報》的話稱,倘若涉事當局依法行事,暴力沖突本可避免。該報17日發表評論說:“只要利益各方都回歸到法治中屬于自己的那個位置上,中國就一定能走向一個尊崇法治、信守法治、憑依法治的新時代!
報道稱,此次暴力沖突凸顯出,盡管中央政府反復承諾推動“依法治國”,但不少地方當局仍不尊重人民的合法權利。
報道認為,根據共產黨的解釋,依法治國的含義是任何人、組織或政府機構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這與西方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的觀念大相徑庭。
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國”這一概念,并于1999年將其寫入憲法。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將對依法治國進行討論。
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鳴表示,人們普遍希望,“地方官僚對法律制度隨心所欲的支配將減少”。地方官僚常常對訴訟和判決進行干涉。
美國內華達大學的政治學教授蒲曉宇表示,中國法制改革的目的“似乎是使法律制度更完善,責任更明確,而不是實行民主”。
據悉,習近平還希望利用四中全會使中央委員就有爭議的反腐運動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