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原教師分裂國家查明5事實
其行動和言論誘發7·5事件 課堂上公開宣稱佩服暴恐分子
-
-
庭審現場。央視截圖
9月17—18日,中央民大原教師伊力哈木·土赫提涉嫌分裂國家罪一案在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出庭受審,被告人親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及各界群眾70余人旁聽庭審。庭審查明,在伊力哈木·土赫提行動及言論的影響下,買買提江·阿不都拉等策劃、實施了非法聚集,引發了“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活動。
庭審現場
被告人要求用漢語庭審
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12號法庭,旁聽位置座無虛席。17日上午10時30分,隨著審判長敲響法槌,宣布開庭,身穿紅黃格長袖襯衣的伊力哈木·土赫提被法警帶入法庭。
審判長說明,根據被告人申請,庭審活動使用漢語進行。
庭審中,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對起訴書指控犯罪事實以不具有分裂國家故意、沒有組織領導犯罪集團、授課內容和發表的文章屬學術觀點等進行辯解和否認。公訴機關依法、以事實證明烏魯木齊市司法機關對此案具有管轄權,偵查、起訴、審判活動合法,并當庭出示證人證言、課堂講課視頻、電子證物勘驗報告、指認記錄、書證及被告人供述等32組210余份證據,證實被告人犯罪事實。
控辯雙方圍繞證據來源的合法性、內容真實性、證明效力的關聯性等焦點進行充分質證。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充分發表意見。
公訴人在最后陳述中指出,本案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程序公正合法,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已經構成分裂國家罪,提請合議庭對公訴意見予以采納。公訴人強調,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作為一名教師本應教書育人,身正為范,而其卻食國祿、忘國恩,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的犯罪活動。其不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拒不認罪悔罪,態度極為惡劣,應從重處罰。
18日19時40分,審判長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23日上午,法庭一審判決,以分裂國家罪判處伊力哈木·土赫提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查明事實
1形成分裂國家犯罪集團,組織、策劃、實施一系列分裂國家的犯罪活動
法庭審理查明,伊力哈木·土赫提以“維吾爾在線”網站為平臺,利用其大學教師身份,蠱惑、拉攏、脅迫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加入該網站,形成了以他為首要分子的分裂國家犯罪集團。該犯罪集團在伊的領導下,以分裂國家為目的,組織、策劃、實施了一系列分裂國家的犯罪活動。
多名證人證言證實,“維吾爾在線”網站自創建以來,人員的任用、職責分工等都是由伊一人控制,重要敏感文章均由其本人修改、審核,并專門指使通訊員按其要求收集信息撰寫、發布文章。
被告人當庭辯解:成立“維吾爾在線”是為了消除各民族間誤解,促進交流。“維吾爾在線”沒有一篇文章主張分裂。
公訴人出具了公安機關從“維吾爾在線”網站勘驗提取涉案的100余篇具有分裂國家內容的文章。
犯罪集團成員、證人肖某的證言:“我們編輯的官方網站文章加了‘維吾爾在線’的觀點,比如2013年5月天山網新聞《烏魯木齊召開反分裂斗爭報告會》,我聽從伊力哈木的意見改成《烏魯木齊召開洗腦報告會》,發布到了‘維吾爾在線’上。”
2利用大學教師身份,通過授課活動傳播民族分裂思想
公訴人指控,長期以來,被告人利用其中央民大教師身份,通過授課活動,鼓吹新疆獨立,傳播民族分裂、暴力恐怖思想,詆毀攻擊我國涉疆政策,煽動以暴力手段對抗政府。
公訴人出具的學校教學視頻資料顯示,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在課堂上公然宣揚分裂思想,如“新疆是你漢人的嗎?不是,首先是我維吾爾人的,首先是我們中亞民族的。”“我就不是中國人,因為我是維吾爾人。我們的驕傲是偉大的吐克斯汗。”
辯護人辯稱,被告人在課堂上講課,聽課的學生不多,沒有造成什么影響,危害不大。
公訴人指出,帕某等7人就是聽了被告人的課,受分裂思想蠱惑,才加入到犯罪集團,從事分裂國家的活動,這正是被告人講課造成的危害后果。
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辯稱,我有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
公訴人指出,言論自由固然是憲法性權利,但權利并不是絕對的,是不能濫用的。憲法第51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3杜撰社會問卷調查報告,偽造支持新疆獨立和“高度自治”的虛假民意
公訴人指控,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杜撰社會問卷調查報告,并在“維吾爾在線”網站以虛假數據公開發表調查報告,在課堂上引用其內容,偽造支持新疆獨立和“高度自治”的虛假民意。
視聽資料顯示,被告人在課堂上稱:“同胞要獨立,這個比例不低,占了13%的人要獨立,然而還有相當大比例的人,有說87%的人,我沒有記錯,是要自治的,高度自治,但這些高度自治的人,要是沒有自治,絕大部分支持獨立。”
據公安機關調查掌握,被告人并未組建課題組,不僅沒有到上述地區進行過社會調查,也沒有在網上做過任何問卷調查。
證人帕某的證言:“這個調查我是在‘維吾爾在線’網站上看到后才知道的,但是我從來沒有見到過什么問卷調查,也沒聽說過。”
在法庭上,被告人辯稱:這個調查文章的作者不是我,我只是提供過專業建議。我自己也做過調查,但沒有公布數據。被告人與辯護人均未出示關于做過調查的證據。
在法庭上,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多次稱“我的自治觀點很明確。”“我是自治派。”“我希望新疆以聯邦的形式留在中國。”
4借個案造謠生事,制造事端,煽動民族仇恨
檢方指控,2009年以來,被告人及其集團惡意杜撰、歪曲事實真相,煽動民族仇視,鼓動維吾爾族群眾對抗政府,為暴恐活動制造借口。
證據顯示,2013年巴楚“4·23”暴恐案件發生后,被告人在明知中央媒體已公布案件事實情況下,仍指使他人在“維吾爾在線”網站撰寫、轉載《新疆巴楚居民稱:警民糾紛釀血案》,稱“因社區干部和警察掀開一位維吾爾女性的面紗,導致警民發生沖突,最終釀成血案。”視頻顯示,被告人在課堂上借“4·23”案件宣揚暴力。“用暴力抗爭對付暴力,我佩服他們,他們是英雄。”“平和的我也可能去殺人,去反抗。”
鄯善“6·26”嚴重暴恐案件發生后,“維吾爾在線”網站公然造謠稱“慘案由強拆征地引發”,并連續發表多篇煽動性文章。
證人羅某證實,去年10月,北京發生暴恐案件,伊在微信朋友圈里發表文章稱這不是恐怖案件。
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辯解,政府沒有公布證據,自己不知道事實真相。
公訴人指出,“4·23”等暴恐案件發生后,媒體及時公布了案件起因等情況,明確了案件定性,被告人辯解與事實不符。
5煽動暴力,粉飾暴恐、支持暴恐犯罪,造成嚴重后果
法庭審理查明,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煽動以暴力手段對抗政府。
公訴人出示的視頻資料證實,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多次在課堂上宣揚暴力,如“不要以為暴力抗爭就是恐怖活動。對維吾爾人來說這個政府就是鬼子,你可以抗爭,可以反擊它,用任何方式,可以用董存瑞的方式,可以用黃繼光的方式,可以用一切方式進行抗爭。”
辯護人稱,被告人曾公開表示反對恐怖主義,學生聽了他的課也沒有走極端。
公訴人指出被告人言行的嚴重后果。2009年“6·26”韶關事件后,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利用互聯網絡炒作該事件,“維吾爾在線”網站伊力哈木·土赫提專欄發表《6·26事件和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神話》等文章,攻擊政府,歪曲事實真相,煽動民族仇恨。在“維吾爾在線”煽動性的文章及伊力哈木·土赫提煽動言論的影響之下,買買提江·阿不都拉等策劃、實施了非法聚集,引發了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后果。
旁聽者說
庭審現場體現控辯地位平等
旁聽此案的新疆大學法學院講師、刑事訴訟法博士艾爾肯·沙木沙克表示,此案的審理充分體現了程序公正,令他印象深刻。在兩天的庭審中,他看到控辯雙方處于平等地位,合議庭保障被告人及辯護人充分發表意見,被告人每一次要求發言都得到了法庭的準許。無論是合議庭和公訴人均使用法言法語,與被告人平等對話。此外,在被告人提出要求時,法警經法庭準許向他提供了礦泉水和潤喉片。
兩天的庭審和隨后的判決讓旁聽群眾阿依古麗·牙合甫感受深刻,“庭審讓我們認清了伊力哈木的真面目,他打著為民族代言的旗號,其實是在實施分裂活動,鼓吹暴力恐怖,他不僅是法庭判決的罪犯,還是民族的罪人”。
旁聽庭審的新疆師范大學昆侖學者特聘教授劉賓認為,宣揚和煽動暴力比暴恐行為的危害還要大,嚴打暴力恐怖犯罪不僅要對準暴力恐怖行為,還要對準意識形態領域的分裂思想、暴恐思想。“要凈化講臺,絕不允許第二個伊力哈木存在。”
專家解讀
言論自由權利應有法律邊線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認為本案的判決定罪準確。從客觀行為來看,被告人伊力哈木·土赫提利用網站組織了一批人,實施了一系列的組織、策劃、煽動分裂國家的行為,犯罪組織成員固定、目的明確、行為統一。伊力哈木·土赫提的種種犯罪行為均顯示出,這不僅僅是煽動,而是一種實施行為。被告人的一系列言論、文章、行為都顯示出他破壞國家統一分裂新疆的目的,他的言行就證明了主觀故意。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導阮齊林認為,此案帶來的重要啟示是言論自由有法律邊線,言論自由是公民一項基本權利,也是憲法賦予的權利,但言論自由有法律邊線,有底線、紅線,即不能煽動暴力,不能煽動民族仇恨,這是國際社會文明準則。挑動一個種族去仇恨、歧視、滅絕一個種族,在人類歷史上有慘痛教訓,特別典型的是二戰中納粹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行為,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所以聯合國公約禁止這樣的行為,國際條約懲罰這樣的行為,各國法律也把這種行為定為犯罪。言論涉及這些問題都是不可饒恕的,必須依法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