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為何說“反腐敗要嚴查‘三種人’”?
8月25日,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并作與反腐工作有關的報告。王岐山在報告中指出,“反腐工作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立竿見影。”除了要將工作做具體,還要有重點。那么,哪部分人將成為反腐敗工作嚴查的重點?王岐山透露,反腐敗要嚴查三種人,那“就是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手、繼續貪污腐敗的人,要嚴查,要從重嚴懲;再一個,群眾反映非常強烈的,必須處理,從重嚴懲;第三個,重要崗位上將要提拔的干部,決不能讓他們“帶病”上崗,不行就得處理。”(9月7日人民網)
在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王岐山以他一貫的幽默、犀利、坦誠、睿智的“王氏風格”脫稿開講,并與全國政協常委一起互動交流,開誠布公地回答了各種尖銳問題,傳遞出“反腐治本”的鮮明信號,昭示了我們黨在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上一鼓作氣、一抓到底、標本兼治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恒心。
“治大國者先治吏”、“吏治則國治”。十八大后,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制度狠抓作風建設,并從中央政治局做起,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兩年,是中央貫徹“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治標之年,亮點之一就是“打老虎”,而且打的“大老虎”數量多、級別高、震懾作用大。據統計,十八大以來先后已有48只“大老虎”被打掉。從省部級的“大老虎”被查處的密度和速度來看,新一屆中央領導層的反腐敗力度可以說是近三十年來最大的。另外,地方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中紀委的要求和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不斷加大辦案工作力度,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著力清除危害黨的肌體健康的毒瘤,先后打掉數以萬計的“老虎”、“蒼蠅”。無論是打“大老虎”,還是打“小蒼蠅”,都極大的振奮了黨心民心,純潔了黨的隊伍。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雖然我們已經打了許多“老虎”、“蒼蠅”,已形成了巨大的震懾作用,“不敢腐”已初見成效,反腐勢頭在朝“不能腐、不想腐”方向邁進,但我們絕不能驕傲自滿,絕不能停止不前,絕不能松勁厭戰,絕不能麻痹大意。因為“反腐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反腐倡廉不是階段性的工作,而是黨建工作中永恒的話題。形成良好風氣不在一朝一夕,改變風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抓作風是我們永恒的課題。從當前的反腐形勢來看,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態還存在不少問題,“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還有較大差距,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依然形勢嚴峻。比如,面對一系列“鐵律”,有的仍不收手、繼續貪污腐敗,有的造成了惡劣影響,有的“帶病”上崗等。如果我們不乘勝追擊、不一鼓作氣、不抓住重點嚴查這“三種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就會前功盡棄,就會死灰復燃,就會蔓延反撲,反腐治本、標本兼治的目標就難以實現,我們就會失信于民,就會危及到黨的生死存亡。
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一定要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以抓鐵有痕、踏石有印的狠勁,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必須繼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對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堅決查處一個。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馬上治,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不能養癰遺患。必須抓住重點抓主要害,嚴查“三種人”,反腐才能立竿見影,治標才能取得實效,才能為治本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