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毛澤東通信小平從未氣餒
![《鄧小平文集》首發:提及打老虎釣魚島等問題](/Files242/BeyondPic/2014-8/22/109671562.jpg)
《鄧小平傳》
1972年8月14日,毛澤東在鄧小平來信上的批語。出版社供圖
《鄧小平文集》
昨天,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鄧小平文集(1949-1974)》、撰寫的《鄧小平傳(1904-1974)》首發。《鄧小平傳》由楊勝群等8人歷時8年完成,對“文革”中鄧小平與毛澤東的關系等詳細論述。《鄧小平文集》收錄了鄧小平對釣魚島等問題的重要講話、書信。
□出版過程
8人歷時8年尋訪小平足跡
《鄧小平傳》是經中共中央批準,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之組織編寫的。從2006年正式開始編寫到完成,經過8年時間,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楊勝群擔任主編,劉金田擔任副主編,張愛茹、袁德金、曹英旺等參與編寫。
該書寫作的主要依據是中央檔案館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保存的鄧小平的報告、講話、談話記錄和書信等文稿,中共中央有關文件和有關會議記錄,有關人士的回憶錄或對他們的采訪記錄,有關圖書和報紙、雜志等,力求根據可靠的資料還原其人。
《鄧小平文集》則是此前已出版的三卷本《鄧小平文選》的重要補充。該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整理,人民出版社出版。
《鄧小平傳》副主編劉金田透露,鄧小平1975年到1997年的傳記撰寫工作正在進行中。他表示,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關于鄧小平的書籍,但難免有以訛傳訛、以偏概全等缺陷。如何客觀、平實地記敘偉人生平是面臨的主要挑戰。因此,撰寫人員收集了中共中央和地方檔案資料,研究了鄧小平的歷史講話、發言,還走訪了俄羅斯和法國當地的檔案館,尋訪鄧小平當年的足跡。比如“為研究鄧小平在法國的勤工儉學生涯,撰寫人員曾走訪法國外交部檔案館,發現了當年警察局跟蹤鄧小平的記錄”。
□涉及內容
《鄧小平傳》 曾致信毛澤東“認錯”望復出
據《鄧小平傳》的副主編劉金田介紹,全書分為上下兩卷,總計100多萬字,全面記敘了鄧小平從少年時代到“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后復出工作70年間的主要經歷。
為何選擇1974年作為《鄧小平傳》的時間節點?劉金田表示,這是因為在1974年之后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開始全面整頓。改革開放從1978年開始,但其源頭可以追溯到1975年,這種時間劃分和《鄧小平年譜(1904-1974)》的劃分也是一致的。
在《鄧小平傳》一書中,“文革”期間鄧小平如何被打倒,如何恢復工作,鄧小平與林彪、“四人幫”的斗爭,以及毛澤東和鄧小平的關系等問題,引人關注。書中的《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江西的日子》《復出》最后三章內容由董振瑞、劉金田編寫,對以上問題都有詳細論述。
在《在江西的日子》一章中,收錄了被下放的鄧小平與毛澤東之間的書信往來,以及鄧小平與中央警衛局黨委第一書記汪東興的書信交流等。從這些信件中可以看出,被下放的鄧小平一直沒有氣餒,與毛澤東及其身邊人保持書信交流。
在這一章的1394頁中,收錄了1972年8月14日毛澤東在鄧小平來信上的批語:“請總理閱后,交汪主任印發中央各同志。鄧小平同志所犯的錯誤是嚴重的。但應與劉少奇加以區別。(一)他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二)他沒歷史問題。”撰寫該章的董振瑞這樣寫道:“從批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毛澤東對小平之所以始終留有余地,是基于他對鄧小平的幾點基本的評價。沒有‘歷史問題’是很關鍵的。”
董振瑞書中寫道:“這些書信中,鄧小平數度含蓄、婉轉地向毛澤東作了檢討,承認自己所犯的‘嚴重錯誤’,并多次誠懇地表達了重新出來工作的愿望。”在全書正文的最后一頁,選用了一張“1974年11月,鄧小平和毛澤東在一起”的照片。
《鄧小平文集》提及釣魚島“打老虎”等問題
據人民出版社社長黃書元介紹,鄧小平最主要的著作已經編入《鄧小平文選》第一至三卷,但還有大量的文稿沒有編輯出版,“《文集》收錄了鄧小平同志1949年10月至1974年11月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報告、談話、批語等406篇,80余萬字。其中的大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開發表。尤其珍貴的是《文集》首次披露了鄧小平‘文革’期間的部分文稿。”
《鄧小平文集》記錄了鄧小平在參與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的態度,收錄了談反右派、大躍進、文革、整風、反腐、形式主義、外交、釣魚島等諸多內容。比如1952年1月29日,鄧小平在中央西南局常委辦公會議上的講話就提及反腐敗、“打老虎”的問題,“根據北京的經驗,運動深入后就發現了‘老虎’(指三反運動中對有嚴重貪污行為的干部的稱呼,編注),所以提出‘打老虎’的口號。云南現在還沒有發現‘老虎’,證明運動還不夠深入。從內外找材料研究發現問題,從具體的一事一案去研究發現線索,是一定可以打到‘老虎’的。”
對于釣魚島問題,在《鄧小平文集》下卷的《釣魚島問題先擱一下不等于問題不存在》一文中也有完整表述:“釣魚島,日本叫‘尖閣列島’,這是中國的領土,我們不可能放棄……我們同日本建交,雙方都避免談釣魚島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留下來了……把這個問題先擱一下,不等于問題不存在,不等于保釣運動可以結束。這個運動還要繼續下去,不過以后可能高一陣、低一陣。”
1976——1984《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是對同名熱播電視劇的第一稿劇本進行二度創作改編的文學作品,展現了毛主席逝世到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慶典這一階段,鄧小平為中國發展所做出的歷史性貢獻,細致反映了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恢復高考、向科學進軍、文藝復興、聯產承包、中美建交、開辦特區等重大事件。比起電視劇,書中內容有很多突破,比電視劇更全面、細致地呈現了改革年代的風云。
對劇本進行二度創作
出版方新華文軒副總編張萬文表示,電視劇同名書是根據48集電視劇進行改編的,“3年半前,在電視劇項目剛啟動時就有做這本書的計劃,于是劇和書是一直兩條線并行。當電視劇劇本完成第一稿時,以中央文獻研究室龍平平主任牽頭的編劇團隊中的4人,對劇本進行二度創作。所以這本書沒有劇本痕跡,也不是電視書,而是長篇文學作品。”
張萬文透露,電視劇由于制作成本等原因,很多東西沒法呈現,但書里可以呈現,“比如一些歷史事件背景的來龍去脈、細節的鋪墊、人物心理的描寫更豐富。”
保留撒切爾滑倒情節
電視劇開頭,抓捕“四人幫”未詳細展現,張萬文表示,這部分體現在書中,“這四個人物形象是書里很重要的章節,華國鋒、葉劍英等有大篇幅描寫。”
還有“大逃港事件”,張萬文透露原來劇中鋪墊了很多,后來有專家提了意見,這部分就弱化了,“像虛構人物吳怡茹逃到香港去了,她和田源的感情戲份在書中展現很多。”
電視劇編劇成員、同名圖書的作者之一黃亞洲表示,書中還保留了撒切爾滑倒的情節,“撒切爾夫人當時挾馬島勝利的余威來京商談香港前途問題,由于在‘主權’‘治權’上都沒有達到她原先的期望,她在與毫不退讓的鄧小平會談后,下人民大會堂臺階時神不守舍地滑跌了。導演拍了,但考慮到國際觀感,最后還是刪了。”
此外,本書章節劃分也沒按照電視劇來,而是按照時間、事件的發展邏輯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