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 我國科技發展方向要創新創新再創新
破除制約科技創新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
據新華社電 昨天,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習近平表示,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義。回首我國近代史,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就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科技強國之路。
習近平強調,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中華民族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黨中央綜合分析國內外大勢、立足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我們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
習近平提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是我國科學技術界和工程技術界最高學術機構,是國家科學技術思想庫。兩院要組織廣大院士,圍繞事關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的全局性問題,開展戰略咨詢研究,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
■習近平講話摘錄
談創新驅動破除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
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就像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跑。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重要癥結就在于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就像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跑。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要著力加快制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改革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資源配置體制機制,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協調,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面、各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國家創新體系。要著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聚焦國家戰略目標,集中資源、形成合力,突破關系國計民生和經濟命脈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
講科技人才院士制度出現問題須糾正
希望廣大院士堅守學術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學問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贏得崇高學術聲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風范。
我國院士制度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社會關注、科技界反映較突出的問題,比如有時院士遴選受非學術因素干擾過多,有的地方和部門讓院士稱號承載了一些非學術的、帶有明顯功利性的負擔,有的人把有多少院士當作出政績的一個標志。如此等等,都背離了我國院士制度的本義,必須加以糾正。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使院士制度更加完善,真正守住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學術導向,減少不必要的干預,改進和完善院士遴選機制、學科布局、年齡結構、兼職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發揮廣大院士作用,更好發現和培養拔尖人才,更好維護院士群體的榮譽和尊嚴,更好激勵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才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兩院院士在我國科技界擁有最高學術榮譽,在全社會具有高度關注度,一言一行對學術風氣和社會風尚都有極大的影響。希望廣大院士堅守學術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學問和人格融合在一起,既贏得崇高學術聲望,又展示高尚人格風范。
希望廣大院士善養浩然之氣,發揚我國科技界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優良傳統,以身作則,嚴格自律,在攻堅克難、崇德向善中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帶動科技界乃至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院士制度改革
中科院院長:院士退出機制將有明確規定
今年院士大會期間兩院將分別審議通過章程修訂案,對院士遴選、管理等體制機制進行改革。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和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昨天表示,院士制度改革的著力點是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和榮譽性。
白春禮表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按照中央的要求,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專門成立了研究小組,在認真領會中央精神和充分借鑒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堅持院士稱號的學術性和榮譽性,堅持減少非學術因素影響的方向,提出了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建議。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和執委會多次召開會議,向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提交了中科院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的建議方案。
他介紹說,今后在院士遴選中要排除非學術因素干擾,要把更多中青年人才遴選到院士隊伍中來,同時更加關注國防、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等相關領域符合條件的候選人。在遴選的方式上,將把院士推薦聚焦在院士自身推薦和學術團體推薦兩方面。對院士的退出機制也將有明確規定。同時還將對院士候選人和院士本身的行為規范提出要求。
“我們希望通過改革能把院士稱號上承載的與功利相關的負擔排除掉,讓院士更好發揮明德楷模作用,為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揮作用。”白春禮說。
周濟表示,這次改革和完善院士制度的總體思路是,強化學術導向,減少行政干預,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定位,不斷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院士制度。為此工程院進一步研究擬訂了《中國工程院章程》(修訂案),已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將在院士大會期間提請全體院士審議和表決。
周濟建議,繼續改進與完善院士制度及院士增選工作。預計2015年開始實施新的院士增選政策,并根據執行情況進行改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