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2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部署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工作。
企業自主權
政府核準投資范圍今年進一步縮減
會議認為,讓企業擁有投資自主權,是處理好市場與政府關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發揮投資關鍵作用、以結構改革推動結構調整、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舉措。
舉措
1.進一步縮減投資核準范圍,下放核準權限。在去年修訂的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基礎上,今年再作修訂。對市場競爭充分、企業能自我調節、可以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有效調控的項目,由核準改為備案;對現階段仍需核準的,要明確中央部門和地方的責任。
2.改進和規范核準行為,加快建設和用好全國聯網的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信息系統,簡化手續、在線運行、限時辦結。
3.改革創新投資管理,減少、整合和規范前置審批及中介服務,盡快發布企業投資核準辦法、外商投資核準備案辦法。
民間投資
水利、機場等領域將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讓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進入一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過去以政府資金和國企投資為主導的領域。
舉措
1.會議決定,按照《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在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工程,油氣管網及儲氣設施、 現代煤化工和石化產業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個符合規劃布局要求、有利轉型升級的示范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營運。
2.下一步將推動油氣勘查、公用事業、水利、機場等領域擴大向社會資本開放。
3.完善配套實施細則,推動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等立法,加強對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
簡政放權
嚴禁將審批事項轉為有償中介服務
會議指出,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繼續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實現放管結合、使兩者相輔相成,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和完善監管體系中使簡政放權順利推進,這是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的重要舉措。
舉措
1.繼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快推進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政府應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和業務等,對清單以外的,各類主體均可依法平等進入。 嚴禁將審批事項轉為有償中介服務。
2.全面清理有關法規和規章制度,堅決廢除和糾正妨礙競爭、有違公平的規定和做法。
3.加強生產經營等行為監管,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堅持依法平等、公開透明,把握好監管的“公平秤”,堅決杜絕監管的隨意性。
4.要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犯消費者、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市場主體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失信主體在投融資、土地供應、招投標等方面依法依規予以限制,對嚴重違法失信主體實行市場禁入。
5.改進監管方式,整合執法資源,消除多頭和重復執法。今年各地要進一步推進市縣綜合執法工作。
解讀
“負面清單”+“黑名單”=市場準入“寬進嚴管”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沈玉良指出,“清單之外非禁即入,才能構建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目前隨著社會發展許多行業已無審批必要,同時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又無人審批,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加以解決。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指出,在實施市場準入寬進的同時,必須加強事中事后的嚴管,建立“黑名單”制度,就是使嚴管體現在“一處違法、處處受限”上,目的是切實提高失信成本。
“關鍵是要早日實現各類誠信數據庫之間的互聯互通與無縫對接,解決當前存在的企業信用信息體系建設‘碎片化’現象,真正實現信用信息資源共享和全社會共同監督的良好機制。”劉俊海說。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