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零窗口”精準發射,現場觀看席位基本售罄
嫦娥三號何時發射? 12月2日1時30分
這段時間內地月距離最短,此時發射能最大限度節省能量
羊城晚報今日西昌訊 特派記者 魯釔山報道:今日上午記者從西昌“嫦娥三號”發射場區指揮部獲悉,經指揮部決定,“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時間已經確定?紤]到要實現“零窗口”精準發射的目標,本次發射時間定為12月2日凌晨1時30分,目前發射設施各套系統運行狀態良好,各項準備工作仍在有序進行中。獲悉這一消息后,到當地旅行社購票的人數激增,截至記者發稿時止,發射現場觀看臺上的觀看席位已基本售罄。
據指揮部相關負責人透露,“零窗口”發射即在規定的發射時間準時發射對嫦娥三號非常重要,這主要和嫦娥三號要實現把“玉兔”送到月球表面,飛行路程較遠有關。目前確定的這一發射時間,是近一段時間內地球與月球距離最短的時間,在這個時間發射會幫助嫦娥三號最大限度節省能量“保持體力”,從而使它有更大的力量去完成這次艱巨的任務。探月工程發射場系統副指揮長趙明解釋說,“零窗口”發射主要是通過采用定時控制火箭點火的辦法實現的,“如果火箭不能準時發射,則要推遲,等待下一次發射窗口!
“嫦娥三號”的發射時間一經公布,在西昌本地到旅行社買觀看票想到現場觀看發射的人激增,掀起了購票的“高潮”!拔疫@上午電話一直不斷,很多人打電話來問票的情況,開始的幾個我還可以答應,努力幫他們爭取一下,但后來的我就不敢答應了,因為票基本已經沒有了!蹦陈眯猩绲闹苄〗闳缡歉嬖V羊城晚報記者。記者隨后又走訪了其他幾家辦理這個業務的旅行社,相關負責人都表示票基本已經售完,一位負責人笑著說:“再看嫦娥得等下次了,不過那時你們可能要去海南了……”
嫦娥三號探月工程昨舉行新聞發布會,目前探測器和火箭完成
加注前各項工作嫦娥三號任務八大創新
羊城晚報西昌訊 特派記者 魯釔山報道:29日下午,關于嫦娥三號發射最新進展情況的新聞發布會在西昌舉行,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中宣部新聞局副巡視員劉春京等出席了會議。發布會上,裴照宇主要介紹了探月工程概況,嫦娥三號任務簡介、主要創新點以及目前發射任務進展等6個方面的情況。裴照宇表示,目前探測器和火箭均已經完成加注前的各項工作,下一步將研究火箭推進器加注與發射的安全問題。
探月 分三階段“繞、落、回”
裴照宇介紹,我國將探月工程作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大專項,規劃在2020年之前,分三個階段,分別實現繞月探測、月面軟著陸與月面巡視探查、采樣返回,也就是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的“繞、落、回”三大目標!袄@”的工作,從2004年開始,2007年10月發射、2009年撞月的嫦娥一號,圓滿完成。2010年嫦娥二號作為探月工程二期首個探測器登場。下月即將發射的嫦娥三號,就將完成首次“落”的任務。此外,還有嫦娥四號,目前它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同時兼顧了改進的功能。“回”的任務,從2011年開始,已進入工程研制階段。
要求 安全著陸月面行駛開展探測
裴照宇表示,嫦娥三號的工程目標包括3個方面:突破月面軟著陸、月面巡視勘察、深空測控通信與遙操作、深空探測運載火箭發射等關鍵技術,提升航天技術水平;研制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探測器,建立地面深空站,獲得包括運載火箭、月球探測器、發射場、深空測控站、地面應用等在內的功能模塊,具備月面軟著陸探測的基本能力;建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基本體系,形成重大項目實施的科學有效的工程方法。
“我們對嫦娥三號成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就是探測器安全著陸月面,巡視器成功在月面行駛,分別開展探測工作”。
創新 突破多窗口窄寬度發射技術
嫦娥三號任務有八大創新點。第一、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軟著陸,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地外天體著陸的全新航天器研制;無人著陸的控制方案;大動態、高精度導航敏感器的研制;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的研制等。
其二、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器在地外天體巡視探測。研制自動巡視探測器,是車輛技術、機器人技術和航天器技術三大技術的集合。
其三、首次開展對月面探測器的遙操作。月球車在月面巡視探測采取自主導航和地面遙操作相結合。科學家提出科學探測需求,以此為牽引對巡視器任務進行多層次規劃。
其四、突破多窗口、窄寬度發射和高精度入軌技術。嫦娥一號、二號的發射窗口當天一次,寬度為35分鐘。而嫦娥三號連續三天,每天兩個窗口,而且每個窗口都很窄。第一天的第一個窗口約4分鐘,第二個窗口約1分鐘。
其五、首次研建我國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蓋行星際的深空測控網。嫦娥三號任務中我國將首次采用三向測量技術;開展著陸器和巡視器兩器間月面通訊。
其六、首次在月面開展多種科學探測。采用月基光學望遠鏡,利用月球上有利空間位置進行天文觀測;在國際上首次利用極紫外相機來對地球等離子體層進行觀測;利用測月雷達對巡視路線上的月殼淺層結構厚度等進行剖面式觀測;利用X射線譜儀和紅外成像光譜儀對月面元素和物質成分進行探測。
其七、首次在我國航天器上采用同位素熱源和兩相流體回路技術,以滿足探測器在月夜極端溫度環境下生存需要。
其八、研制了一系列特種實驗設施,形成一系列先進實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