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截圖:軍事專家解讀防空識別區的由來。 |
今天公布了中國東海的防空識別區,那么到底什么是防空識別區,它又是如何產生,如何劃定的呢?
解說:防空識別區,又稱防空識別圈。
尹卓(軍事專家):防空識別圈(區)是50年代以來,一部分國家在自己領海、領空線以外,在公海上空或者叫國際水域設置的一種對空中飛行物的一個識別范圍,叫防空識別圈(區)。
解說:防空識別區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出現的新型空中預警防衛概念,最早設置的是美國。半個世紀以來,防空識別區已經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實踐。
尹卓:美國的防空識別圈(區)最早設置在北冰洋地區,它害怕前蘇聯從北冰洋那邊進行戰略轟炸機的偷襲。在50年的時候,戰略轟炸機還是主要投擲核武器的一個手段,那時候防空識別圈(區)主要是針對空中的大型飛行物。以后到了60年代,70年代,北美成立北美防空區,北美防空區的防空識別圈(區)主要是針對巡航導彈,就對低空和掠海飛行的一些飛行物也要進行識別,這樣它識別范圍就非常大了。
解說:各個國家的防空識別區大小各不相同,美國最大,它主要設置在大西洋、太平洋兩洋方向,大概一千多公里的范圍,主要是針對能夠在空中飛行一到兩小時的空中飛行物。而有的國家防空識別區的范圍則比較小,大概在一兩百公里,或者兩三百公里不等。那么設立防空識別區是如何劃定的呢?
尹卓:防空識別圈(區)是一個防御性的措施,它是從各國的領海線上幅空域,就是領空開始向外推,外推到你的國家認為安全可以保證的情況下,像日本的防空識別圈(區)的設置比較大,它是從它的領海線開始,領海上幅空域叫領空,領空一直到距離大概我們東海岸大概130公里左右,它跨了大概五六百公里,一直到我們的海岸線,都是它的防空識別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