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提拔”背后那被設計好的人生](/Files238/BeyondPic/2013-8/24/Img384956677.jpg)
![“火箭提拔”背后那被設計好的人生](/Files238/BeyondPic/2013-8/24/Img384956678.jpg)
河南商報記者 宋曉珊 宗雷
“考過高富帥,戰勝官二代”,“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樣的耳提面命,全然沒有了當年“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豪邁與自信,而成了一種悲壯得近乎慘烈的自殘。
“官二代”事件頻繁地跳入大眾的視野,挑戰著大眾敏感而脆弱的神經,已成為當下網絡上的熱門詞語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官二代”演變成
一個群體的代名詞
2009年8月26日,隨著媒體對“河南固始縣公選鄉長中多半當選者為官員子弟”事件的集中報道,使“官二代”一詞正式出現在傳統報紙這一“半官方”平臺上,并演變為一個群體的代名詞,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關于“官二代”的新聞報道更是成為一個常態,2011年“李雙江之子撞車打人”事件、2012年“官二代求愛不成,將17歲女孩毀容”事件將“我爸是李剛”事件帶來的負面效應無限延續和放大,造成巨大的社會負面影響。
現在人們譴責的“官二代”必然一代不如一代,富不過三代,貴又豈能世世代代傳下去?身份、權力可以世襲,人的本領卻需要從實踐中得來。何況,重視身份極可能破壞社會公平,其行為實質無異于巧取豪奪。
那么,“官二代”又是怎樣的一個群體呢?
工資、被錄為公務員的比例
遠高于他人
A女,80后,打小嬌生慣養,一路見證著在官場打拼的父親從科員走向廳級干部。
畢業后,進入政府一清閑部門上班,結婚生子后,隨即辦了病退,全職陪伴女兒在北京上學。女兒讀幼兒園,家里便在幼兒園附近買房,女兒讀小學,家里便又在小學附近買房,還聘有專職保姆打理家務。她自詡沒有太高的人生追求,相夫教子、平平安安過日子就好。
她從沒想過有個當官的父親會為自己帶來什么,只不過,在她身上從沒有難辦的事,而且會有這樣那樣的福利:各種商場購物卡、加油卡……
有媒體報道,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中心和湖南省委黨校選擇了一個課題—父母身份對子女的影響,結果都指向一點:父母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女的收入、地位,公務人員父母對子女收入的影響更大。
該課題主要關注父母中至少一人為公務人員(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大學生。接受調查的有來自19所高校的6059名應屆畢業生,其中14%的大學生是所謂的官員子女。調查顯示,父母的政治資本對高校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工資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公務人員子女大學畢業后起薪比其他人高出13%(約280元/月)。
調查數據還顯示,公務人員子女被錄取為公務員的比例遠高于其他人員,而且“這些被錄取為公務員的大學生成績似乎很差”。
官二代被“火箭提拔”,得益于官場庇佑
除了隱性福利,愿意有所為的“官二代”更受媒體關注。有媒體盤點近年來18例“火箭提拔”事件,發現這些官員有六成都出生于官員家庭,而中國社科院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官員子女當官的機會是非官員子女的2.1倍。“官二代”們擠占了其他同齡人的上升通道,整個社會的階層流動則呈現出放緩甚至停滯的趨勢。
徐韜,湖南湘鄉人,1985年9月出生,2012年12月當選為湘潭縣副縣長。2013年3月,徐韜被曝5年7次換崗,工作10個月便被提拔為副科,工作一年半從正科變副處,其父為湘潭市某區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其母為某區檢察院副檢察長。
這樣的“火箭提拔”,在各地媒體的報道中,似乎比比皆是。
被設計好的人生軌跡
他本想自己闖出一條路,結果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這句話,大多會在眾屌絲口中喊出,再加上仰天長嘯的背景,無奈、彷徨的神情躍然紙上,可這話卻出自一個“官二代”之口。80后“官二代”馬嘯(化名)北漂受挫,最后還得靠“拼爹”當上公務員。
馬嘯1981年10月出生,父母均在山西一地級市政法系統工作,父親身居高位。
父親早已為他安排好今后的人生軌跡:中考,成績跟省屬示范高中的分數線相差100多分,老馬幫兒子拿到了校長的批條。高考,老馬要馬嘯報警官學校,果然被錄取。不過警校畢業,老馬安排兒子回市里法院工作,被兒子拒絕。
兩年半之后,馬嘯拿到自考本科文憑。父子約定:馬嘯在北京發展5年,如果戶口、編制、住房沒有解決,便要乖乖回家工作。2006年,馬嘯在一家公司當營銷編輯。2010年,升職做主管的機會被“副社長推薦的人”頂掉。2011年7月,馬嘯回家參加法院系統招考,成為唯一的“幸運”者。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馬嘯說自己知道,在別人眼中,他就是那個所謂的“既得利益者”。他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老馬不能為我鋪墊前程,對我是幸還是不幸?如果世上沒有關系一說,自由是不是就能公平地生長?”
“官二代”并不是作惡的標簽
“官二代”作惡現象當然并不僅僅在中國,外國也有。俄羅斯總檢察長尤里·柴卡21歲的兒子伊戈爾·柴卡不是政府高官,卻享有了交通特權,從而犯了眾怒。
美國也有“官二代”,老布什當過總統,小布什也當了總統。這可是典型的“官二代”了,但似乎并未引起美國人說三道四。因為當事人能夠謀得官位,在官位上干得好與壞,似乎跟家族并沒有太多牽連。父子同為總統,不能否認一代對二代的影響,但沒見有權力的痕跡,這與專制色彩較濃的“官二代”有著根本區別。
“官二代”并不是作惡的標簽,身份其次,做了什么事兒才是主要的。岳飛當元帥,岳云作先鋒,那岳云肯定是“官二代”了,但岳云既有真本領,也有犧牲精神,這樣的“官二代”令人敬佩。
而利用手中權力的影響,為下一代謀取不當利益的行為才是可恥的。
點評
其實追溯起來,兒子的猖狂還來自于老爸的影響。當官的老爸極易受特權思想的左右,長此以往,極容易變成特權思想的傀儡,遇事趨向簡單化、極端化,只認權力這個“硬通貨”,而無視法律法規的規定,更加無視生命的可貴—這既是部分官爸爸的通病,也是部分“官二代”的問題。
“官二代”也有權當官,但要用實力說話,而非憑關系晉升。人們擔心的,是權力世襲阻斷社會流動。人們期待的,是明規則真正戰勝潛規則。人們需要的,是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干得好比生得好更重要時,誰還擔心實現不了自己的中國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