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蔡華偉
漫畫:摩天大樓
核心提示:如果北京沒有故宮(微博),上海沒有外灘,杭州沒有西湖,她們將失去靈魂。在巴黎,埃菲爾鐵塔、巴黎圣母院、盧浮宮構成法國歷史的縮影;在迪拜,帆船酒店是國家的象征;在悉尼,歌劇院成為澳大利亞的標志……是什么讓世人為這些城市傾倒?正是獨特的城市核心價值魅力所在。不過近年來,我國許多城市都在追求“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在此過程中,“呆板的、毫無生氣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涌現出來,成為受人推崇的“地標”。“千城一面”現象日趨嚴重,有人形容,200個城市如同一母同胞。是誰制造了“千城一面”的現象?我們又該如何力避“千城一面”,塑造有靈魂的城市?
中國城市的尷尬:千城一面 山寨遍地開花
現象一:千城一面
城市千城一面山寨建筑遍地開花 建筑師該如何作為
近30年,中國建筑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特別是近10年,大體量、超高層的新特建筑在各個城市拔地而起。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負效應。作為城市面貌與靈魂的塑造者,中國建筑師該如何作為?在18日召開的首屆中國地產設計創新論壇上,業內人士就此展開了討論。
地方新城新區建設數量多規模大 造城盛宴風險大
近年來,一些地方打著推進城鎮化的旗號,紛紛建設新城新區,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對12個省區的最新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共規劃建設了55個新城新區,其中沈陽要建設13個新城新區,武漢也規劃了11個新城新區。在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占92.4%,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161個縣級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區建設的有67個,占41.6%。
現象二:摩天大樓遍地開花
多地建設摩天大樓熱情不減 往往成政績攀比工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超高層建筑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服務業規模太大,而土地資源有限,不得不向空中要空間。但在我國的一些城市,“第一高樓”與寬馬路、大廣場一樣,往往成為政績攀比的工具,一些地方官的虛榮心決定了城市的天際線。
中國在建摩天大樓占全球87% 被指暴發戶式炫耀
與當年的美國、日本相比,當今中國各大城市興建摩天高樓則是一種“暴發戶”式的炫耀,更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因為摩天大樓已經不再是技術、先進、時尚和實力的唯一象征,這種模式已經過時了。監管部門叫停的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當前中國社會的浮躁心態。
現象三:復古仿古成風
新一輪城市建設大吹"復古風" 專家:"仿古"之風不可長
近年來,不管是新區開發還是舊城改造,新一輪城市建設和旅游開發大吹“復古風”,越來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宮宋城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層出不窮,愈演愈烈。究竟是為了追求歷史滄桑感,凸顯城市的歷史文化符號,還是為了商業開發等功利意圖,通過改頭換面把城市推向影視化、布景化的虛擬氛圍之中?
“假古董”遍地——阮儀三教授談古城鎮保護
第一重誤區是我們今天的“拆舊建新”已經墮入了“千城一面,萬屋一貌”的境地。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最大的特點就是“多樣性”,城和城、鎮和鎮完全不一樣,由于所處的地形地貌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這些在歷史上不同時期誕生的城鎮也不一樣。就好像北京和南京不一樣,西安和延安不一樣,洛陽和開封不一樣,揚州和紹興不一樣,古代不一樣的,現代搞“拆舊建新”、旅游開發了,把城鎮弄成了一樣的面孔,這是可悲的。
現象四:山寨洋建筑
各地“山寨”別國建筑成風 官員稱系汲取經驗
“為什么中國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不是政治領袖的雕塑,也不是后現代的雕塑,而是一個遙遠國度的地標,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博斯克對中國青年報記者拋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一個擁有悠久建筑傳統的國家,人們會花好幾億搞出山寨版的‘凡爾賽宮’或者‘意大利小樓’?”
可以山寨洋建筑,但如何克隆文明?
據《中國青年報》昨日報道,“為什么中國在自己的城市里,建造的不是政治領袖的雕塑,也不是后現代的雕塑,而是一個遙遠國度的地標,甚至是大洋之外的小村子?”美國女記者博斯克對中國媒體記者拋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在一個擁有悠久建筑傳統的國家,人們會花好幾億搞出山寨版的‘凡爾賽宮’或者‘意大利小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