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38/BeyondPic/2013-8/8/116870448_21n.jpg)
漫畫:難逃。 新華社發 商海春 作
新華網北京8月8日電 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因嚴重違法違紀被宣布開除黨籍和公職。劉鐵男曾遭媒體人實名公開舉報,他也成為中共十八大之后首個被中央紀委立案調查并宣布“雙開”的省部級官員。
“劉鐵男案是通過實名公開舉報渠道使腐敗分子得到懲處的一個成功案例!敝袊嗣翊髮W教授周淑真說,隨著群眾參與反腐熱情的高漲,微博等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實名舉報在反腐敗中的作用正日益顯現。
2012年12月6日,《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實名舉報劉鐵男與商人倪日濤“官商勾結”,此事引起輿論廣泛關注。5個多月后,中央紀委對外透露,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隨后,中組部有關負責人證實,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中央已經決定免去其領導職務。
劉鐵男并不是唯一受到實名舉報的官員。中共十八大以來,以重慶市渝北區原區委書記雷政富被實名舉報為標志,從中央到地方,一批官員進入了被實名舉報的名單:中央編譯局原局長衣俊卿、黑龍江省雙城市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孫德江、貴州省安順市市長王術君……
來自中紀委的數字顯示,2012年立案的案件中,案件線索來源于信訪舉報的占41.8%,群眾舉報成為治理腐敗的重要渠道。中紀委有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紀檢監察機關提倡實名舉報,凡是實名舉報的,優先辦理,及時回復。
“與以往的實名舉報方式不同,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實名舉報更多地借助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力量,直接向社會公開舉報的內容。”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表示,這樣的現象之所以增多,是因為中央展現出反腐的堅定決心,并嚴肅查處了一批腐敗分子,大大提振了公眾對于反腐的信心。
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舉報人實名舉報腐敗官員,并通過網絡等平臺向社會公開。另一方面,值得關注的是,相關部門也越來越多主動予以回應,及時向社會通報案件調查進展和查處情況。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共十八大后反腐斗爭的一個新動向。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認為,不管是劉鐵男還是衣俊卿、雷政富,實名舉報大多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這樣的示范效應也推動實名公開舉報的情況明顯增多。
實名公開舉報——社會高度關注——相關部門積極回應……馬懷德認為,舉報人將身份公之于眾,意味著要承擔誣告、侮辱、誹謗等行為可能招致的輿論批評甚至法律責任,使舉報“誤傷好人”的概率降低。同時,對于舉報人而言,公開身份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年初的一項調查顯示,58.4%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支持實名舉報,47.8%的受訪者確信實名舉報對于反腐敗的作用很大。但同時,只有15.8%的受訪者表示,得知腐敗信息后自己一定會進行實名舉報。
李成言說,當前要加強的是從法律上給予實名舉報以保護,讓實名舉報具有更強的合法性。同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舉報人保護制度,包括對有重大貢獻的舉報者給予獎勵。
對此,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所做的工作報告中表示,要健全腐敗案件揭露、查處機制,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完善保護證人、舉報人制度。
今年以來,中央紀委監察部還向社會公開了信訪舉報的流程,各大網絡媒體設立了“網絡監督專區”接受舉報……一系列舉措旨在拓寬渠道鼓勵實名舉報。
“這好比走山路,如果高速公路暢通,不會有人愿意涉險!敝苁缯嬲f,鼓勵“實名舉報”釋放的信號就是讓反腐的“高速公路”暢通,引導公眾在法律和理性的框架內參與反腐。
在肯定實名舉報積極作用的同時,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也提醒,對于存在惡意中傷或者誹謗的舉報人,要及時給予查處,劃清舉報和誹謗造謠等行為之間的界限。
專家還指出,反腐敗斗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動反腐斗爭更加深入開展,還需要多種力量合作,尤其是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反腐敗斗爭要“懲防結合”,在“防”字上大做文章,實現從被動反腐到主動防腐的轉變。(新華社參與采寫記者:華春雨、隋笑飛、黃小希、崔靜、周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