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罵人副省長”的微博人生
成都商報記者 劉木木 發自貴州黔西南
“罵人”背后的
陳鳴明
“我是一個喜愛微博的普通網民,還是一個副省長,對自己說的話更要負責,更要注意,以后,有話好好說。”
———陳鳴明
“他曾在多個場合說,有些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陳鳴明十分痛恨謾罵中國、中國政府的人。”
———黔西南州州委某部副部長陸晴(化名)
“在陳鳴明看來,愛國是一名政府官員的倫理底線,而此次失態罵網友是‘敗類、人渣’,可能是有人觸碰了他的底線。”
———黔西南州州委宣傳部網絡科副科長龍瑞見
新聞回顧
貴州副省長陳鳴明罵網友:“不愛國是敗類人渣”
7月28日,貴州省副省長陳鳴明在實名認證微博上轉發了一條美國槍擊案的消息,一網友回復談及近期城管事件,陳鳴明與網友發生爭論,稱“有人巴不得祖國天天出事,出事就小題大作……”“這些人不愛國,是敗類、人渣”,其激烈言論引發網友的爭議和質疑,有網友揚言要追查其財產及家人去向。
面對質疑,陳鳴明表示愿接受對其財產的調查。7月29日,陳鳴明為不妥言辭微博致歉,稱“監督和批評本身就是愛國的表現,以后,有話好好說”。
在任貴州省副省長之前,陳鳴明曾在黔西南州擔任州委副書記、州長、州委書記等職。這期間,陳鳴明是貴州省推行網絡問政最徹底的地方主政官員。然而,自7月28日罵網友是“敗類”“人渣”、7月29日發長微博致歉表示要“有話好好說”之后,陳鳴明已有一周沒有在網絡上發聲了。
對于他的“罵人事件”,黔西南州州委某部副部長陸晴(化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陳鳴明十分痛恨謾罵中國、中國政府的人。另一位黔西南官員說,陳鳴明所表現的是對國家“樸素的愛”。在陳鳴明看來,愛國是一名政府官員的倫理底線,此次失態罵網友,可能是有人觸碰了他的底線。
魅力微博
“在黔西南刮起最炫民族風”
1957年出生的陳鳴明是貴州貴定人,布依族,17歲就在貴定縣定東公社當知青,后逐漸步入仕途。
2007年2月調任黔西南州委副書記之前,陳鳴明曾任貴州省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等職。陳鳴明在黔西南州工作了6年多的時間,職務從副書記、州長到州委書記,仕途平穩。
如今在黔西南官場,人們稱陳鳴明為“老書記”。黔西南州委某部一要求匿名的副部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黔西南官場,大家習慣將陳鳴明與其前任州委書記陳敏合稱為“二陳”。在陳敏擔任州委書記時,陳鳴明擔任州長。上述官員認為,“二陳”是為黔西南做了貢獻的。“一個地方的黨政一把手,最擔心的就是扯皮,導致下邊工作無法展開,但‘二陳’到黔西南之后,配合默契,就如左右手。”
在當地官場看來,“二陳”在黔西南留下了清廉、務實印象。
盡管陳鳴明深陷網絡漩渦并已噤聲一段時間,但不難看出,此前陳鳴明一直是貴州推行網絡問政最徹底的官員,其新華網的微博,還被選為2012年十大最具魅力政務個人微博,評選理由是“關民生、重作風,在黔西南刮起最炫民族風”。
微博“金州”
“凡黔西南人開微博都關注”
陳鳴明于2009年11月8日開通新浪微博,并匯報行程“午后到貴陽開會”,但直到2011年7月2日,其第二條微博才誕生,內容是關于興義市(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的情況。此后,陳鳴明幾乎每天必寫微博,發布時間不定,內容多是行程、《人民日報》的評論及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等。
陳鳴明最初的微博名叫“金州”,但沒有進行實名認證。“金州”系黔西南州別稱,于2005年由中國黃金協會授名,蓋因黔西南八縣(市)“處處有黃金”。
“他曾在多個場合說,有些人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黔西南州州委某部副部長陸晴(化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陳鳴明十分痛恨謾罵中國、中國政府的人。
陳鳴明早期的微博轉載了大量理論文章,微博轉載率極低甚至為零。后來陳鳴明逐步增加與網友的互動,并轉發一些人生哲言,轉發量才逐漸上升。陸晴介紹,凡黔西南人開設微博,不論是政務微博還是普通網民,陳鳴明都會關注。“他想知道黔西南人到底在微博上說些什么,他希望聽到更多人的聲音。”
潛水書記
“指揮下屬答網友問”
正如很多開微博的官員那樣,陳鳴明的微博生涯,也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潛水”期。
陸晴微博的第一個粉絲就是“金州”。起初,她并不知道“金州”的真實身份。2011年5月,她下基層,每次下鄉回來都要發微博記錄與百姓交流的成果。沒想到,這些微博被陳鳴明關注。“他專門托工作人員打聽我的身份。”陸晴推測,陳鳴明可能認為,政府工作人員能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不容易。
陳鳴明還在微博上推介黔西南的風土人情。黔西南州州委宣傳部網絡科副科長龍瑞見,就曾在微博上被“金州”揪住,被命令回答網友有關黔西南歷史的問題。當時,陳鳴明在微博上向網友介紹黔西南,網友的提問五花八門,歷史、人文、旅游無不涉及,“金州”有點招架不住,急尋救兵。其時,龍瑞見正在編撰一本《黔西南歷史上的今天》,被點名應戰。“我心里納悶,‘金州’是什么人竟來指揮我?”龍瑞見說,但他還是回答了網友的問題。 依據“金州”微博發布的行程,龍瑞見推測出“金州”可能是陳鳴明。某日他斗膽給“金州”發私信,問“你是陳書記不?”“金州”回答:“是”。“你不問他,他不會說自己是誰。但你問了,他肯定會說。他性格很直。”龍瑞見說。
微博問政
呼吁官員占領網上“精神高地”
不久前,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陳鳴明提到,開微博“要有開放包容的態度,把批評當鞭策,把謾罵當提醒。”他的理解是,網上能聽到最直接、最真實的聲音,他呼吁官員“一定要讓主流的聲音、正面的聲音引導輿論,占領‘精神高地’。”
在陳鳴明主政黔西南期間,多起網絡輿情在其過問下順利解決。2011年12月11日,一則名為《震驚,貴州小學生冬天赤腳上課》的消息出現網絡,引起陳鳴明關注。在查實孩子系黔西南州安龍縣德臥鎮甘河小學的學生后,他指派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進行調查,并個人捐助了5000元。今年1月,針對網友舉報的“黔西南辦酒席之風盛行”“辦酒席成為牟利工具”,陳鳴明微博批示:“領導干部要帶頭節儉辦事,狠剎大辦酒席之風。”此外,他還微博解決了多起資源浪費、噪音污染等舉報。
陳鳴明離開黔西南后,當地政府還處理一起網絡舉報興義市某農家樂非法飼養野生獼猴事件,因處置迅速,被網友稱為“微博問政秒殺謠言”。“陳書記離開后,黔西南的微博問政,依舊保持得很好。”龍瑞見說。
一種聲音
現在還不是官員開微博的春天”
“微博問政”是黔西南的一項“重要課題”。黔西南州曾專門出臺加強微博管理的有關意見,要求全州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應建立官方微博,各縣(市)委書記、縣(市)長和宣傳部長、文化旅游和廣播電視局局長必須開設微博。
陳鳴明自稱每條微博都是親自制造。“我的微博不但自己發、長微博自己制作,而且州委辦公室很多同志都是在我的倡導下開微博。”他認為,大多數微博內容積極向上,部分微博揭露了社會的一些陰暗面,“但這畢竟只是個別現象,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而整個社會是充滿陽光的。”
不過,在黔西南,開微博的官員多,但實名認證的官員極少,究其原因,在于官員擔心特殊身份導致言論被無限擴大,“摸著石頭試水是一個原因。”龍瑞見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龍瑞見說,以他的了解,陳鳴明所表現的是對國家“樸素的愛”。在陳鳴明看來,愛國是一名政府官員的倫理底線,而此次失態罵網友是“敗類、人渣”,可能是有人觸碰了他的底線。
今年2月1日,在前往貴州省政府赴任時,陳鳴明發微博向黔西南人民告別。在2月4日寫的《情系黔西南》一文中,他提到:有時工作中情緒急躁,對工作和干部要求過嚴,批評別人方式方法欠佳……而他在那條道歉長微博中說:“我是一個喜愛微博的普通網民,還是一個副省長,對自己說的話更要負責,更要注意,以后,有話好好說。”
現在,力推微博問政的陳鳴明,已有一周沒有在網絡上發聲了。他的秘書王穎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陳鳴明很忙,采訪他得“過了這個風頭”。
“如果官員悶聲悶氣,那還有什么意思?”在龍瑞見看來,陳鳴明此次“失態”,正是當前網絡生態的真實體現,應給予足夠寬容,“只能說,現在還不是官員開微博的春天。”
新聞鏈接
深圳:八成受訪網友齊喊官員實名開微博
深圳本地某網站進行網絡調查顯示,截至前日18時,近八成受訪網友支持要求官員實名開微博的呼聲,六成網友認為官員微博內容應以公屬性為主。不過,接受記者采訪的幾位政府官員均表示不會實名開微博,深圳市某單位一位不愿具名處級干部的觀點十分具有代表性,“太危險,平時一點感悟和思考,寫成文字放上微博,加上政府官員背景色彩,很容易遭到一些網友的誤讀,弄不好就成了新聞事件,連解釋都解釋不清楚。”
“我肯定不會開通,身邊政界的朋友幾乎也沒有開通的,普通官員的職責不在于引導輿論,為何要將個人色彩濃重的微博加上政府官員背景呢,政府也沒有相關規定,如果明文規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該處級干部說。
據悉,目前深圳全市各區和市直各部門、各單位開通的政務微博總數超過50個,其中深圳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官方微博“深圳微博發布廳”最為有名,粉絲高達96萬。另外,還是有部分政府官員開了實名微博,如新浪微博認證為“深圳市政府新聞辦發布組負責人”的“黔龍爺”,以及新浪認證為“深圳交警局法制科科長”的“深圳交警李廣群”等,他們的微博內容除了工作答疑,還有一些日常生活見聞等。(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