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新華社記者 劉建生 攝](/Files238/BeyondPic/2013-7/17/Img381801027.jpg)
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
——李克強
據新華社電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
用好宏觀政策統籌施策
李克強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多年未有的錯綜復雜局面。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兩難”問題增多。應對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氣,用新視角和新思路,正確認識發展大勢,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把握好、運用好宏觀政策,統籌施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
李克強說,從國內外實踐看,經濟運行出現一定波動,有客觀必然性。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今年要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對此,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但也要付出許多努力。
要給市場以穩定預期
李克強說,我國經濟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更加注重依靠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要創新思路運用新舉措,統籌考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形成科學的宏觀政策框架,給市場以穩定預期。
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釋放改革紅利,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當經濟運行逼近上下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穩增長或防通脹,與調結構、促改革的中長期措施相結合,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警惕經濟出現大的起伏
李克強強調,把握好合理區間和政策框架,必須增強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針對性,既要深入研究戰略性、規律性問題,也要敏銳捕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既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機遇和成效;也不能對經濟運行可能滑出合理區間、出現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應對準備。要把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創新驅動,既穩當前、又利長遠,一舉多得。
分析
統計局長:下行壓力和回升動力并存
馬建堂表示,有信心完成全年經濟增長主要預期目標
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15日出爐。如何評價上半年的經濟形勢?未來前景如何?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16日接受新華網專訪回答了上述問題。
主要指標仍在合理區間
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為7.5%,既低于上季度的7.7%,也較去年同期放緩。對此,馬建堂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就業、城鄉居民收入、物價等主要指標仍在合理區間。
馬建堂表示,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據他介紹,目前歐元區已連續多個季度負增長,美國二季度同比增速為1.9%,同期日本經濟增速預計在1.1%左右,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都有所回落。“世界經濟下滑、減速,我們不可能獨善其身。”他說。
本輪經濟下滑原因復雜
就下半年經濟發展走勢,馬建堂表示,當前下行壓力和進一步回升的動力并存,但從外部環境出現好轉跡象、國內經濟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以及上半年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出現新進展等因素考慮,只要我們把“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下半年我國國民經濟還會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有信心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的主要預期目標。”
他指出,本輪經濟的下滑原因復雜,有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有內部積累的矛盾,也有我們主動調控的影響。以比較突出的產能過剩問題為例,今年二季度末我國工業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8.6%,有些行業利用率可能更低。
面對各種不利因素,馬建堂表示,還是要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據新華社電
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強調
正確認識形勢 科學統籌施策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新華社記者劉建生攝
新華網北京7月16日電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看法和建議。
會上,來自研究機構、高校的專家對當前國內經濟運行及世界經濟形勢談了看法,來自機械、家電、節能、金融等行業的企業負責人反映了生產經營狀況、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大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平穩,轉型升級有新的進展,但也面臨一些難題和風險。李克強仔細傾聽,不時插話,與大家交換看法,勉勵他們繼續就經濟運行中的熱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意見。
在大家發言后,李克強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多年未有的錯綜復雜局面。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兩難”問題增多。應對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氣,用新視角和新思路,正確認識發展大勢,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把握好、運用好宏觀政策,統籌施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李克強說,從國內外實踐看,經濟運行出現一定波動,有客觀必然性。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范通貨膨脹。今年要完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對此,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但也要付出許多努力。
李克強說,我國經濟已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更加注重依靠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不僅要繼續用好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辦法,還要適應新形勢,創新思路運用新舉措,統籌考慮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形成科學的宏觀政策框架,給市場以穩定預期,為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當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內,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為著力點,釋放改革紅利,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和自我調節的作用,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后勁;當經濟運行逼近上下限時,宏觀政策要側重穩增長或防通脹,與調結構、促改革的中長期措施相結合,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李克強強調,把握好合理區間和政策框架,必須增強宏觀調控的科學性、預見性和針對性,既要深入研究戰略性、規律性問題,也要敏銳捕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既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機遇和成效;也不能對經濟運行可能滑出合理區間、出現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應對準備。要把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創新驅動,既穩當前、又利長遠,一舉多得,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劉延東、馬凱,國務委員楊晶、王勇參加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