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委書記彭曉春和農民一起掃垃圾。
原標題:廣西:八萬干部掃鄉村 打造“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一場聲勢浩大、疾風驟雨般的“清潔鄉村”活動正在廣西全力鋪開,自治區黨委書記親自掛帥,八萬多干部進駐一萬多個行政村“打掃垃圾”;顒尤绾位I措資金?如何確保不走過場?又如何能防止官員不偷懶?
“彭一號”
會議已開了整整一個上午,中午快一點了,依然沒有結束的跡象。所有人不敢離席休息,連值班的工作人員也不敢先去吃飯。
“為什么還有28個工作隊不下去?要不要我親自打電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正在發火,質問區黨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后者一番解釋,也未敢當面交出仍未下村的單位名單。
這是一場動真格的行動。約一個月前,一場疾風驟雨的“戰爭”正在廣西全區打響。
“美麗廣西,清潔鄉村”,這被當地官員稱為“彭一號”工程。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親自掛帥,計劃用兩年時間,整治全區農村的環境污染和衛生問題。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上述會議激烈一幕已不少見。從上至下,沒有哪位官員能置身事外。此次成立了“‘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領導小組”(以下簡稱美麗辦),組長便是彭清華,成員名單長長一串,囊括了自治區一級共50位區黨委、區政府、各職能部門等主要領導官員。
整個自治區已被仔細劃分成多個“戰區”。全區14個市、111個縣(市、區)、1126個鄉鎮,甚至連全區一萬多個行政村都明確了工作隊的組成人員。
據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綜合二處副處長彭書華介紹,從自治區一級到行政村,全區有八萬多名干部加入到這場聲勢浩大的“掃垃圾”活動。
目標便是農村垃圾、污水、農藥污染等。2013年4月至6月為宣傳發動階段,5月20日,即上述會議召開的這一天,正是自治區級機關單位工作隊進駐的最后時限。
當下,廣西各媒體幾乎每天都有領導干部和農民一起掃垃圾的新聞。在新聞照片中,穿著西裝、襯衣的當地主要領導揮舞著手里的掃把,和旁邊戴著草帽的農民一起把垃圾掃入垃圾箱。
現在,在南寧街頭,“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標語隨處可見,宣傳氣勢撲面而來,電視、報紙、電臺、網站同步上場。據了解,廣西下一步打算把活動信息載入手機平臺,以期掀起輿論高潮。
南方周末記者在南寧市西鄉塘區政府采訪了解到,區政府已將活動宣傳單派發給了幼兒園,讓小朋友把傳單帶給家長閱讀。多家出租車公司也就此召開動員會議,要求今后車容車貌必須干凈整潔。而據多名環衛工反映,自活動開始后,小巷間以前無需清掃的舊家具、破磚瓦,現在必須全部清理出去,垃圾清掃量也明顯增多。
“不下農村,便是紅線”
“不下農村,不到農村駐村參加活動,就是紅線!痹摶顒硬莅傅谝桓遄珜懻摺⒆灾螀^黨委辦公廳綜合二處副處長彭書華說,一旦發現問題即啟動問責機制,絕不含糊。
2013年5月21日中午,副廳長吳偉權正率自治區住建廳工作隊前往距南寧350公里的天峨縣納洞村途中。他在電話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因為下雨,進村道路泥濘,小車已無法通行。進村后發現,村里根本就沒有垃圾集中堆放點,生活垃圾遍布房前屋后。
到這天為止,全區111個縣(市、區)基本上都有自治區級單位率隊進駐。
這次行動最早進入公眾視野,是2013年4月20日,彭清華在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今明兩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在全區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
當地官員還記得,數年前,自治區以前的主要領導便推行了“城鄉清潔工程”,當時實施了一年多,只不過工作重點在城區,而目前側重于農村。
當時便已引起了全國媒體關注(詳見南方周末2007年4月26日報道《不掃地?就掃人!》)。因為“掃地不力”,廣西五十多名干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理,其中十五人被撤職,四十多人分別被調離工作崗位、黃牌警告、通報批評以及誡勉談話。最引人注目的是,連南寧市青秀區區委書記、區長也因此被調離。
問責沖擊波依然存在!澳谴螁栘煂Ω刹康恼饎雍艽,到這次同樣也是清潔行動,誰也不敢怠慢。”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說。
“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對消極應付、無所作為的人和事,要予以批評和曝光。”彭清華曾公開表示。
這也被寫入活動方案中。此次美麗辦建了7個督查指導組,要求明察暗訪,防止形式主義、走過場。同時,“邀請中央駐桂新聞媒體對活動進行充分報道,展示活動進程,推介先進典型,曝光落后案例”。
自治區紀委、監察廳執法監察室副主任蒙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活動啟動宣傳階段,由7個副廳級干部牽頭的督查指導組已開始工作。截至目前,督查組正在收集情況。
“這次活動的督查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區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楊叢如是說。
資金缺口大
轟轟烈烈的活動背后,是資金缺口大的不爭現實。
活動第一項任務是“清潔家園”,即開展鄉村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理工作。自治區環保廳生態處副處長潘國堯以集中處理生活生產垃圾為例,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個村投資100萬元,全區就是14億多元。
而南方周末記者從自治區財政廳經濟建設處調研員湯長發處得知,目前活動前期啟動資金只有6.5億元。
垃圾收集之后便是處理。據吳偉權測算,全區農村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有1.63萬噸,通過收集并焚燒的僅是少數,有近1.3萬垃圾得不到處理。而全區18.3萬個自然村中,目前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的僅有500個,大多數自然村的污水只有任其排放。
吳偉權在電話中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若以縣(市、區)為單位,全區完成所有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轉運和處理的設備設施需要投入2000億元,碩大的資金缺口讓人不敢想象。
這僅是第一步,此次活動還有“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第二、三項任務。據了解,負責牽頭落實“清潔田園”的自治區農業廳,計劃對已有項目增加清潔田園內容,并打算從年度活動資金中抽一部分出來補充活動資金。在該廳農村改革處處長林樹恒看來,要把全區6430萬畝耕地里的農業廢棄物徹底撿干凈,也是一個難題。
自治區財政廳經濟建設處調研員湯長發坦言,對于年財政收入不過兩百多億元的廣西,剔除必不可少的法定投入外,已所剩無幾,幾乎每年都在透支。“在暫時沒有增量的前提下,只有通過壓縮其他項目開支來周轉資金,否則,要推進清潔鄉村活動更加困難。”
即便如此,廣西這次在推行清潔鄉村的資金支持力度還是頗為驚人。
美麗辦已在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包括找轄區內企業,甚至到中央要錢。第一階段計劃投入60億元!昂苯洕鷮嵙Ρ葟V西強,他們去年財政用于農村環境整治的資金安排不過3億,而我們廣西這一次就有6.5億,不可謂不重視。”湯長發說。
目前,美麗辦提出開設活動公益賬戶接受社會捐款的申請已獲批。身兼美麗辦常務副主任的楊叢透露,彭清華在率團赴廣東開展合作交流座談會前,特別囑咐工作人員要把這個公益賬號標注在展板上,接下來還要把展板帶到深圳、香港,以期在招商過程中籌到活動捐款。
就在上月末,彭清華率隊進京,向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環保部、林業局等部委接洽,希望能爭取支持。據了解,這些部委對此表示認可。
南方周末記者聯系柳州、北海、來賓等市得知,為保障清潔鄉村活動順利推進,他們也正在千方百計籌措資金。
“我們很清楚老百姓最期望什么”
受訪的南寧、柳州、北海、來賓等地人士均表示,這場自上而下的活動并不是壞事。用武宣縣委副書記黃彩波的話來說,“村民也有權利與城里人一樣享受環境美好的生活!
然而,“號召村民搞一次清潔大掃除容易,堅持一年、兩年就難了!蹦蠈幨猩蠄虼逦瘑T陳樹清說。該市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員說,沒有辦法要求村民不扔垃圾,也難以抓到現行!斑@是目前最頭疼的,也是必須想辦法改變的!
上堯村是南寧市西鄉塘區典型的城鄉接合部,該村村委會主任梁萬蘭說,有些村民對清潔鄉村活動并不理解。因此,這場轟轟烈烈的活動能否長期延續,仍是未知數。而在活動開始之前,主政者顯然已考慮到這個難題。
據彭書華回憶,2013年2月13日晚,他接到起草方案的任務后,會同住建廳、環保廳、水利廳、農業廳等有關部門連夜匯總材料,通宵加班。當時第一稿中,活動是為期一年。“哪知彭書記看后說,這只是美麗廣西的系列活動之一,也只是第一階段。”
于是,就有了后來彭清華對“清潔鄉村”的通盤考慮——“先按兩年安排,利用兩年時間集中整治,但不是兩年就結束,力爭經過5-8年的不懈努力,實現我區鄉村環境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
“我們開展清潔鄉村活動,不是說就搞一次大掃除!迸砬迦A曾公開表示。
隨之而上的是建制。楊叢負責開展“清潔鄉村”長效機制研究。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這次活動中,自治區紀委、監察廳已全面深度介入,把工作隊隊員駐村工作納入干部績效考核。
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周新建甚至要求,工作隊員原則上與原單位脫鉤,每個月至少有20天時間住在農村。每年考核兩次,考核不合格的,由派出單位收回重派。
按照活動方案,這是要在農村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到2014年10月至12月,自治區將對活動進行驗收考評,總結經驗。驗收考評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活動開展不力、驗收不達標的,要追究責任。
“我們很清楚老百姓最期望什么,”楊叢說,“而我們努力使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農民收入明顯增長,即設法造福百姓,這也就是這次活動的終極目標。”
就在廣西努力實現“山清水秀地干凈”的時候,江蘇、浙江也正在投巨資整治農村環境。江蘇早在2011年9月起就在全省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到2012年底,江蘇已投入350多億元。為此,江蘇經驗被中共中央辦公廳于2013年4月向各省推介,這也是“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的時間開端。
“只有讓廣西山清水秀地干凈,在這片干凈的沃土上生產的農副產品自然就更富吸引力,進而使廣西真正成為粵港澳的后‘菜’園,只要農產品質優價高,老百姓收入提高了,自然也就滿意了!边@是楊叢向南方周末記者描繪多年后的廣西,據說也是彭清華心目中理想的八桂農村。
而實際上,主政者考慮的可能更多,“清潔鄉村”似乎只是一個抓手。也正如此次活動方案的開篇所言,這是一次“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