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祖
4月24日,張軒卸任重慶市委專職副書記一職,他的接棒者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國清。這一新老交替意味著自2006年省級黨委推行“一正兩副”以來,第一代專職副書記已全部卸任。
從2006年起,中央在省級黨委常委會中推行“減少副書記職數,配備一正兩副”模式除書記外,一名副書記兼任政府首長,另一名即為專職副書記。
到目前,除西藏、新疆保留2位專職副書記,其余各省區市黨委專職副書記職數均為一人。
自2006年底至今,已經產生了省級專職副書記93人次,這一副職的晉升渠道暢通,成為正部級官員首要補充。
新老更替
全國兩會之后,隨著地方黨委的調整,第一批專職副書記已全部卸任,31省的專職副書記全面迎來新面孔。
新老更替之后,專職副書記年輕化的趨勢越發明顯,這一隊伍已經迎來了“55后”時代。目前31個省份的33名專職副書記中,30人生于1955年之后(包含1955年),其中有7名為60后。最年輕的專職副書記是1967年出生的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鄧小剛。在新一批專職副書記隊伍中,僅有山西的金道銘、陜西的孫清云、海南的李憲生出生于1950年之前。
可見,“55后”官員已成為省委官員隊伍中的主力,而“60后”的中青年梯隊則為省級官員的人才續接提供了有力保證。
除了年輕化的趨勢,擁有共青團的工作經歷也成為新一批省委專職副書記的一大特點,共有9名專職副書記曾在共青團任職歷練。
在此輪調整的12名專職副書記中,有8人是在本省(市、區)內獲得晉升,他們分別是北京的呂錫文、上海的李希、遼寧的許衛國、浙江的王輝忠、四川的柯尊平、貴州的李軍、西藏的吳英杰和鄧小剛。豐富的“本地經歷”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例如,遼寧省委副書記許衛國自1974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家鄉遼寧工作,仕途起點是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同樣,浙江省委副書記王輝忠也一直在家鄉浙江工作,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公社干部。
在外地調任或中央“空降”的副書記中,雖然他們的仕途特點各異,但是也大都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此輪調動無疑也豐富了他們在地方任職的履歷。
比如,履新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的陳潤兒,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老家湖南,他的仕途軌跡涵蓋鄉、縣、市、省四級,此次調任黑龍江是其首度離開湖南工作。
剛剛履新的湖南省委副書記孫金龍則是推行省級黨委“一正兩副”模式后湖南省委首位外調的專職副書記,也是此輪調整中惟一一位同職位平調的官員。他的上一份工作是安徽省委副書記。接替他的是陜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錦斌。
天津的新任專職副書記是由中央部委“空降”,他是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副局長王東峰。
專職不專
專職副書記設立至今,已有近7年。但是,在“一正兩副”的模式下,專職副書記到底該干什么,中央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只有原中組部長賀國強曾在講話中提到過協助書記處理日常事務,受書記委托負責有關工作。
由中央黨校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主辦的《理論前沿》曾刊發文章《專職副書記的角色定位及類型選擇》,探討專職副書記的角色定位。文章談到對專職副書記的三種不同定位:一是“專職綜合型”,協助書記處理日常事務,或受書記的委托,負責處理有關工作;二是“專職黨務型”,即專門負責黨群、黨務和政治工作;三是“兼職綜合型”,在現實中有的專職副書記兼任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等職務。
在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王貴秀看來,“減副”后專職副書記的主要職責還應當是黨務工作,也就是第二種。“黨一定要首先管好黨內的事情,但現在有些地方的黨委也陷入了具體的工作當中,黨委領導被各種文山會海包圍,黨務工作看起來都在管,實際已經很薄弱,因此專職副書記應該抓好黨務工作。”
其中第三種被認為是“專職不專”。特別是一些地級市的專職副書記兼任紀委書記,備受詬病,陜西省委黨校黨建部副主任劉飛認為,紀委書記要對黨委工作進行監督,不宜由副書記兼任。“兼職綜合型的實質是仍沒有從過去的一正多副的模式中走出來。”上述文章的作者黑龍江省委黨校副校長祝福恩表示,“一正兩副”所伴生的專職副書記是一個新生事物,從理論到實踐的時間還不長,其正面效應不能否認,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要在發展中解決和克服。
2007年,有23個省份的專職副書記沒有兼任其他重要部門的職務。從2008年初開始,有些省份的專職副書記開始被調離,繼任的專職副書記中兼任要職的較以往要多。他們兼任的職務包括政法委書記、副省級市委書記、政協主席、黨校校長等。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黨委副書記兼任政法委書記的逐漸增多。比如,王安順在擔任北京專職副書記期間,兼任了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市委黨校校長、北京行政學院院長6個職位。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4位現任省委專職副書記兼任政法委書記。他們分別是山西的金道銘、內蒙古的李佳、湖北張昌爾、西藏的鄧小剛。此外,有1/4的省會城市黨委副書記兼任市政法委書記。
此外,也不乏省委副書記兼任副省級市委書記的案例。比如:貴州的李軍、福建的于偉國,不過他們都剛剛履新。原昆明市委書記仇和、原西安市委書記孫清云在接任省委副書記位置不久,便不再擔任市委書記這一職務。
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汪玉凱表示:“地方黨委確立‘一正二副’的模式后,專職黨委副書記的作用有些‘虛’,兼任有利于其職責的充實。由于調動還在繼續,不乏暫時性的安排,不宜過度解釋。”
另外,專職副書記由省政協主席兼任的模式在2008年的地方兩會換屆時就已出現。2010年底到2011年初地方兩會后,更是一度有多達9個省份出現專職副書記由政協主席兼任的情況。因而,一度盛傳這一模式將固定下來并推廣,但結果卻不是這樣。目前,原本僅存的兩例北京、廣東政協主席擔任專職副書記的情況也已發生了變化。北京市政協主席、原北京市委副書記王安順的繼任者呂錫文,在任市委副書記兼任組織部長。而廣東的朱明國,雖然沒有正式任免通知,但是廣東省黨報《南方日報》日前在4月29日報道廣東政協主席朱明國出席省反腐倡廉教育活動時,首次沒有提及廣東省委副書記的身份。
從哪來,往哪去
過去7年里,出任各省份專職副書記的共有93人次。觀察他們的履歷,晉升之路清晰可見。他們往往在中共十六大前后,最遲在中共十七大后,就已經完成了從正廳級到副部級職位的晉升,然后在最近的5年內通過以下6條路徑省委組織部長、省政府副省長、省紀委書記、副省級城市市委書記、其他省份專職副書記和中央空降晉升或調任為省委專職副書記。在此期間,他們在多個性質完全不同的職位上有過歷練。
此外,由于省委專職副書記隸屬黨務系統,因而在黨務系統工作過的官員相比在政府和部委系統工作過的官員更有資歷成為專職副書記后備軍。經過新老交替后,目前31省份的專職副書記中有20人直接來自黨務系統。
觀察他們的晉升路徑不難發現:擢升至省長、省委書記、省政協主席、中央部門正部級官員、外省專職副書記和退休是省委專職副書記的六條大道。
其中,向前邁一步成為省長的居多。在31個省份中,共有14名省長此前曾擔任專職副書記。他們或在本省內晉升,或轉赴他省晉升,遠超省長人選的其他來源。省委專職副書記逐漸成為省長候選的第一梯隊。
不乏有官員更進一步,官至正部級,成為省委書記或中央部委部長。現任的省委書記中,有10人擁有省委副書記的任職經歷,其中包括60后省委書記胡春華。而中央部委層面,公安部長郭聲琨、統戰部副部長張裔炯則都有省委副書記的履職經歷。
汪玉凱表示:“省委書記的變動,是為形成新一屆黨的領導集體而進行的通盤謀劃,省委專職副書記的走馬上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來的官員隊伍梯隊。”
此輪人事調整之后,有17名省政協主席曾擔任省委專職副書記,前一輪換屆時,這個數字為19名。2007年誕生的首批省級專職副書記中,其中超過1/3的人以政協主席身份晉升為正部級。可見,省級政協主席一職已成省級專職副書記升任正部級的主要通道之一。
當然也有人栽倒在這個位置上,比如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因涉嫌嚴重違紀,被免去其領導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