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1日電 兩會后,中央部委和地方省區人事調整進入高峰期,新一輪的人事變動有多位中央部委高官空降地方,而地方間高官互動頻繁。境外華文媒體多認為,此輪人事調整可保證中央令行禁止,同時也能使有改革意識和工作經驗的履新官員各展所長。
多省區人事大調整 可確保中央令行禁止
兩會后,地方省級黨政首長調整進入高峰期。河北、黑龍江、江西、河南、湖南、青海、寧夏七省(區)省委書記陸續易人,而山東、黑龍江、河南、湖南、青海、寧夏六省(區)也將迎來新省長。香港《大公報》18日報道,中央空降、跨省互調、本省晉升等三種調整方式交錯使用,推動了省級干部結構的交流優化。
香港《文匯報》21日刊文表示,全國兩會完成政府高層換屆,牽動接續登場的地方人事變動。據官方20日公布的消息,共有河北、黑龍江、湖南、江西、河南5位地方書記同步調整,其中有人空降也有人平調,還有3位省長直升一把手,顯示政績受到肯定。
香港《經濟日報》21日刊文指,新一輪的人事變動有多位中央部委高官空降地方,而地方間高官互動頻繁。學者分析指出,此輪的人事大變動可以破除地方主義,確保中央令行禁止。
履新官員凸顯中央對干部人才盡其所用
香港《大公報》21日指出,觀察幾位履新的官員,凸顯出中央對不同領域干部人才盡其用、各展所長的思路。如郝鵬由西藏調任青海,是因為青藏兩地情況相似,更便于開展工作。
《大公報》還指,就年齡結構而言,經過本輪調整, 7位新任省委書記全部為“50后”,而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陸昊、青海省委副書記郝鵬兩位“60后”。這意味著,在地方黨政大員中,“50后”為絕對主力、 “60后”持續增多的格局更加凸顯。
除了年輕化之外,高學歷是本輪履新官員的另一大特點。山東省委副書記郭樹清、青海省委書記駱惠寧都擁有博士學位,謝伏瞻、陸昊、郝鵬、杜家毫等人都是碩士。其中,郭樹清、謝伏瞻還都有在海外學習的經歷,郭樹清曾在牛津大學做訪問研究,謝伏瞻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此外,郭、謝二人都曾分別兩度獲得孫冶方經濟學獎。孫冶方獎在中國內地享有盛譽,獲獎者都是經濟學領域的權威學者,而兩次獲獎者更是鳳毛麟角。
臺灣《旺報》21日注意到,青海省委書記強衛平調,接任江西省委書記。而強衛曾經擔任北京政法委書記、北京市公安局長,并先后兼任北京市政法委書記、市紀委書記,他和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一樣,都具有完整的政法背景。
新官員有較強改革意識和工作經驗
這批新官員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普遍銳意改革,具有很強的改革意識和工作經驗,堪稱“改革派”。
臺灣《旺報》21日刊載多篇文章,解讀蔡赴朝執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文章稱,蔡赴朝專注經濟新聞的改革創新,努力讓生冷的經濟新聞“讓讀者覺得好看,讓企業覺得有用”,不斷策劃和推出辦報新意,提升黨報讀者的閱讀體驗。
香港《大公報》21日刊文指出,郭樹清與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財政部長樓繼偉等人,都被稱為“老體改委”。他們在上世紀90年代初都曾在當時的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擔任重要職務,參與并見證了市場經濟體制的起步改革。
文章說,而湖南省委副書記杜家毫長期在上海任職,2004至2007年杜家毫任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期間浦東正式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湖南長株潭城市群是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杜家毫調任湖南,對于推動此項改革無疑是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