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1月6日電(記者 李云路 馮國)歲末年初,中國大小官場普遍遭遇“吃”的問題。尤其是在習近平總書記一行新年伊始赴河北農村考察飯菜只有名副其實“四菜一湯”且不喝酒的率先垂范下,中共高層在“吃”上刮起的政壇清風再次令人耳目一新。
長期以來,“行賄受賄要不得,吃吃喝喝沒問題”的觀念在中國官場文化中占據主流。尤其是在像元旦、春節這樣的“年關”之際,各種名義的吃請風盛行,不僅給各級財政造成極大浪費,也給請方和被請方非常大的壓力。
對于習近平此次掀起的“吃的革命”,在北京一家央企工作的郭先生拍手稱贊,但也擔心,中國的“吃請風”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雖然領導的率先垂范很有效,但若能從根本上剎住“吃請風”必須從制度上入手。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已經開始探索一些方法遏制吃請的風氣,減少接待的費用。其中,陜西省率先實施的“廉政灶”制度經過幾年的探索就取得很好的成效。
“廉政灶”制度規定:一要定額接待,不得在經營性飯店招待;二要定額開支,每人每餐標準5至20元,不許上煙酒;三要定員陪同,誰主管誰陪同。
前不久,記者在陜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鎮采訪扶貧搬遷安置工程,工作結束正值午間,記者便跟隨縣、鄉鎮干部,體驗了一回這里的“廉政灶”。
漫川鎮的“廉政灶”設在鎮政府大樓一層,共有三間,一間是廚房、一間是“大餐廳”即職工餐廳,一間擺放著一個十人桌便是完成接待任務的“小餐廳”,一塊寫有“廉政灶管理制度”的展板占據了餐廳的一整面墻,記者一行就在這里用餐。
展板上寫著這樣幾句話:“工作餐每人限額10元以下,不得超標準接待”“嚴格控制陪餐人員”“實行實物接待登記制度、做到日清月結,及時公開、自覺接受干部群眾監督”……
由于已經提前預約,菜很快就上齊了。10個人,8個菜,一盆羊肉湯、一盆臊子面和每人一碗紅豆米飯。菜品以當地特色和家常菜為主,有農家小炒肉、干煸扁豆、西紅柿炒雞蛋、香辣土豆絲、拌涼皮等。無酒無飲料,每人一杯白開水。
依照每人10元的標準,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這桌菜也就100元左右。
“我們還有個小菜園子,由食堂的員工打理,很多菜就是從那里摘的?偣膊坏揭话僭,不光是便宜,還很健康呢。”許是看出記者在算,漫川鎮鎮長宋軍笑呵呵地給記者盛了一碗熱騰騰的羊湯說,“省長和書記都說我們這里的飯菜好呢!
據隨行的山陽縣紀委副書記李鋒介紹,自山陽縣在全縣推廣“廉政灶”制度以來,每年可為縣財政節約幾十萬元的接待費用。
采訪了半天大家都餓了,加之家常菜很可口,又省去喝酒的應酬,不到四十分鐘眾人就“湯足飯飽”了。
由于下午還有其他采訪任務,記者一行匆匆趕路。一路顛簸中,“廉政灶”旁的一幅宣傳畫一直在腦中縈繞:畫面上只有一玻璃杯清水,下面寫有六個字“越清廉,越輕松”。
宋軍對記者說,“廉政灶”實施以來非常受歡迎,上級領導來了說吃得健康,不用喝酒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陜西省自2006年在咸陽試行“廉政灶”以來,迄今已覆蓋全省所有鄉鎮。此外,河南、寧夏等省的一些鄉鎮也開始施行公務接待“廉政灶”制度,成效明顯。
據悉,在陜西、河南等實施“廉政灶”的地區,“廉政灶”制度的落實情況已經納入當地鄉鎮一級干部的考核。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認為,“廉政灶”制度是中國反腐倡廉工作中有益、有效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