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207/BeyondPic/2009-3/13/0313-100329_3389_12.jpg)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剛才您在回答提問的時候就提到,中國實際上在農村地區有很大的投資需求,請問鑒于中國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現在還把錢去借給那些富裕的國家,這是否說得通?
第二個問題是有關西藏的。 就西藏而言,尤其是從上周以來,在西藏地區以及包括西藏自治區以外的其他藏區,安全措施得到了空前的加強。有鑒于此,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在該地區所實施的政策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溫家寶]關于第一個問題,其實我在英國回答《金融時報》記者問題時已經談到了,但是我還想說明一下。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通過辛勤勞動而創造出來的,它提高了中國對外支付的能力,也表明了中國經濟的實力。
但是,外匯儲備資金實際上是銀行的借貸,不是財政資金。
外匯資金的使用主要還得用于對外投資和對外貿易。
我們已經采取了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經營方針,從現在看,我們外匯總體上是安全的。
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充分發揮外匯儲備的作用,使外匯儲備既能做到“安全、流動和保值”,又能支持國家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
西藏的總體形勢是安定的,西藏人民希望安居樂業。
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保障了西藏人民的自由和權利,特別是宗教信仰自由。
國家這些年也加大對西藏的財政投入,加快西藏經濟建設的步伐,努力改善農牧民的生活。
西藏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的方針,這是西藏自身發展的需要。
你所提的問題,恰恰相反,西藏的安定和西藏的繼續進步,說明我們政策的正確。謝謝。
![](/Files207/BeyondPic/2009-3/13/0313-100341_9617_13.jpg)
[臺灣中央社記者]溫總理您好。
我的問題是有關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問題。這個議題兩岸都很關切,我想請教總理,今年之內是否有可能完全簽署,以及完全簽署后是不是代表臺灣可以順利參與東盟10+1機制。
二是關于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問題,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曾經提到會通過與臺灣協商對這個問題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在這里想請總理進一步為臺灣民眾分析臺灣今年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可能性。另外一個是比較個人的問題,總理知道臺灣觀光資源很豐富,也很多元,如果您有機會到臺灣走一走的話,不知道您會想去哪兒看一看?謝謝。
[溫家寶]我想先說明一個事實,臺灣與大陸的經濟聯系十分緊密,可以說到了不可分割的地步。就拿去年來說,盡管遇到金融風波,雙邊的貿易額還接近1300億美元。其中,臺灣的順差是778億美元,臺灣在內地已經落戶經營的工廠多達3萬多家,落實的投資資金已經達到470億美元。
在這樣緊密聯系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危機。
我在報告里提出兩岸要盡早協商簽訂綜合性的經濟合作協議,并且建立適合兩岸特點的合作機制。我講的這個協議和這個機制如果深一步來講,應該包括“三個適應”。
第一就是要適應兩岸關系發展的情況;第二就是要適應兩岸經貿交流的需求;第三要適應兩岸經濟貿易的特點。
總的就是要實現互利共贏。我們真誠希望兩岸能夠通過適當的方式抓緊商議和簽署協議,建立有利于兩岸的合作機制。
臺灣是祖國的寶島,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機會到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臺灣各地去走、去接觸臺灣同胞。
雖然我今年已經67歲了,但是如果有這種可能,走不動就是爬,我也愿意去。(掌聲)謝謝。
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明確談到,對于涉及臺灣同胞利益的一些國際組織,比如像世界衛生組織,我們會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我們愿意就此進行協商。謝謝。
![](/Files207/BeyondPic/2009-3/13/0313-100342_9613_16.jpg)
[俄通-塔斯社記者]總理先生,您好。
今年在北京召開上海合作組織總理會議,中國作為這次會議的東道主,認為哪些問題是最迫切的?最熱點的問題是什么?您認為本組織各成員國在發展經濟合作,特別是在共同抵御金融危機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另外,“危機”這個詞在中文里不僅有“危險”的含義,還有“機遇”的意思。您認為中國在當前世界金融危機中面臨哪些機遇?中國在走出危機的同時,能否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
[溫家寶]我們注意到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當中,上合組織各國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
上合組織各國應該通過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危機。
我們具有地域比鄰、優勢互補的條件,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合作來渡過當前的困難。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想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前不久我們同俄羅斯簽署了石油、金融一攬子合作協定,解決了我們在石油合作的各方面問題。
第二,我們同哈薩克斯坦也簽訂了加強金融、能源和資源合作的意向,我們希望在年內能夠簽署協定。
上海合作組織國家有的資源、能源豐富;有的科技實力強、高新技術發達;有的國家發展還比較滯后,需要我們幫助。我想我們可以在能源、資源、交通等基礎設施,農業、高新技術等方面加強合作。
你對“機遇”的了解和我們是一致的,我們認為我國經濟面臨巨大的挑戰,也面臨著發展機遇。
如果真正把握得好,措施得當,而且實施及時、果斷、有力,我真希望中國經濟能早一天復蘇。那時,中國的經濟經歷一場困難的考驗,將會顯示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有些事情正像你所說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行動,而不能坐等。謝謝。
![](/Files207/BeyondPic/2009-3/13/0313-100349_6005_14.jpg)
[中國新聞社記者]總理您好。
中國今年預算赤字達到創記錄的9500億元,地方預算中也首次出現了2000億元的赤字。但在事實上中國地方政府存在大量的隱形債務。請問財政風險是否可控?謝謝。
[溫家寶]我想回答你三點。第一,我們的財政赤字還在可控的范圍內,債務也還是安全的。這同我們這幾年來不斷削減赤字有關。2003年的時候,當年的財政赤字是3198億,占GDP的2.6%,而到2008年我們的赤字降到1800億,占GDP的0.8%。
2003年我們當年發行國債1400億,2008年僅發行300億。這幾年經濟發展,財政增收,這就給我們赤字和債務預留了空間。
第二,我們要深刻理解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性。在當前應對金融危機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大財政的投入,而且越快越好。
事情還有另一個方面,防止經濟下滑,經濟好轉,財政也會增加。這就是我們辯證地看待財政赤字的問題。
第三,我們在財政投入上必須把握兩點:一是要把財政用在解決金融危機最重要、最關鍵、最緊迫的環節;二是要通過財政的投入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財富。在整個財政運行當中,我們一定要加強監管,包括你講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我們都將會實行全程監管,并且向人民公開。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