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剛停建的1996年開始到現在,投資方也曾想出多個方案解決,參加多個招商會,赴香港招商,但都是無果而終。高經理說:“這個地方太大了,位置又好,一般的個人或者公司根本沒有實力接下來建完整個工程。”
除了開發商和工程隊,附近很多小區的居民也惦記這座漂亮廢墟的前景。兆豐園小區的居民小傘在搜房網的社區論壇說,當初買房子的時候主要就是看中了這里的自然環境,但當時不知已經停建,“現在誰知道它的前景?”
這片廢墟的利益牽扯方實在太多,不僅有私營公司,還有當地豐臺區政府、小瓦窯村委會、一直追繳欠款的包工頭和工程隊,現在還多出來一個玉泉建材城。正是因為投資巨大,關系復雜,在北京很多爛尾樓獲得資金被盤活之后,這片廢墟依然在等待。對于將來,已在這里度過8個春秋的張恒茂只說了兩個字:沒譜。
如果廢墟長有眼睛,它看到身邊越來越光鮮的鄰居們,一定心緒復雜:北側京客隆的萬米大賣場即將入住新興的居民小區富麗苑,再往北,就是京城前段時間熱賣的房地產項目“沁山水”——只有它自己,在長達13年的一次次生生死死的折騰中,依然難以把握自己的宿命。(來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