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將極有可能接任因經濟問題"落馬"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朱志剛的原有職位。
高強表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已經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醫改方案中的財政投入預算。
高強笑稱,自己在衛生部工作的六年,"腦細胞已經耗盡了"。
張茅是國家發改委參與醫改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本報訊 據《財經》報道,記者獲悉,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即將離開衛生部,接任者將是55歲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茅。
高強本人在2月6日的全國醫療服務監管工作會議上,確認了自己離任的消息。
《財經》獲悉,此次醫改方案制定的主管領導之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茅將接任高強的黨組書記一職,與衛生部長陳竺成為“新搭檔”。接近衛生部辦公廳的消息人士說,衛生部已經為張茅準備好了辦公室。但衛生部新聞辦對此事尚未予確認。
高強生于1944年8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世界經濟專業。1967年參加工作,歷任河北省財政廳副處長、副廳長,財政部財政預算管理司副司長、司長、部長助理、副部長等職。2001年7月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兼國家科教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2003年4月抗擊“非典”期間,高強從國務院副秘書長一職調任衛生部,任常務副部長兼黨組書記。2005年4月從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手中接過衛生部部長一職。2006年9月,醫改部際協調小組成立,高強與發改委主任馬凱任“雙組長”。
2007年6月,中共十七大前夕,非黨派人士、原中科院副院長陳竺出任衛生部部長;時年63歲的高強繼續擔任衛生部黨組書記,改任副部長,并在此后召開的十七大上成為中央委員。
2月6日,在自己任上的最后一次衛生系統全國性會議上,高強放棄了工作人員為他準備的講稿,談了自己對醫改和醫療服務監管的看法。他強調要把調動600萬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和爭取13億群眾的認可聯系在一起。他表示,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已經審議并原則通過了醫改方案中的財政投入預算。
他笑稱,自己在衛生部工作的六年,“腦細胞已經耗盡了”。
自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朱志剛因經濟問題“落馬”后,其職位仍是空缺。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此間會議上透露,高強離開衛生部后,將到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主管工作,組織人大代表審核國家財政預算。據分析極有可能將接任朱志剛的原有職位。
高強的繼任者張茅,生于1954年2月,山東巨野人,是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1969年3月參加工作,1973年9月入黨。他曾在北京玻璃總廠擔任廠級領導,歷任北京市一輕總公司副經理、北京對外經貿委副主任、海淀區區長,后由北京市市長助理升任副市長。2006年5月,張茅擔任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負責基礎產業、社會發展、就業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工作,分管基礎產業司、社會發展司、就業和收入分配司,而醫改正是其負責的領域之一。因此,張茅也成為國家發改委參與醫改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2007年10月,醫改方案成形之初,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分別在南昌、天津召開了醫改座談會,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參與,討論醫改方案。當時張茅、高強都參加了會議。張茅也曾到河南新鄉、安徽蕪湖、江西九江等地就醫改進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