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一個地級市的市長任期怪圈
時代周報記者 白紅義 發自河北邯鄲
2008年的最后一天,河北省邯鄲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七次會議。此次會議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決定市長的更迭:接受原市長趙國嶺的辭職請求,并任命54歲的原河北省信息產業廳廳長郭大建為邯鄲市副市長、代理市長。
如無意外,郭大建將于2009年2月12日召開的邯鄲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被邯鄲市的人大代表們選舉為新一任邯鄲市市長。 而剛剛卸任的趙國嶺擔任市長一職不過兩年,一屆5年任期尚未過半便又匆匆離去。此番進入省直機關,擔任河北省農業廳廳長,不少人對此甚為驚異。
過去17年,從未有一位邯鄲市長能夠任滿五年,邯鄲市長成了名符其實的走馬燈。市民認為,這是邯鄲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來來往往的市長們
一座邯鄲機場幾乎見證了邯鄲歷任市長的來來往往。
2007年8月,邯鄲機場正式通航,時任市長趙國嶺主持了首航儀式。
邯鄲機場的建設項目早在1992年、已擔任邯鄲市長一職長達9年的白錄堂市長主政時就已醞釀。1992年白錄堂轉任市委書記,辭去市長職務,由從秦皇島調來的唐若昕接任。
唐若昕是著名作家唐弢之子,兩年多表現出色,為邯鄲確立了數十個重點項目,其中邯鄲機場、煤化工和邯濟鐵路等當時已被國家計委立項。1994年11月19日,唐若昕向邯鄲市人大常委會提出辭職。
唐若昕離開之后,趙祿祥繼任邯鄲市長。趙此前在張家口任職,曾主事過開灤煤礦。但是他接任市長之后,機場項目被擱置了起來。
接下來的記者出身的張秋陽市長任期僅一年左右,他對機場項目很低調,沒有表明態度,也沒有作出具體動作。但他上任后,解決了人民路占道擁堵的問題,邯鄲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也得到了加強。1999年,張秋陽被中組部作為中青年干部交流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市長宋恩華接替了他的位置。
宋恩華主政時,在他主持下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達成一個意見:邯鄲機場要在2002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但省里有官員認為邢臺更適合建設機場,此項目再度被擱置。
2002年,宋恩華升任河北省副省長,張力繼任邯鄲市長。張力曾擔任過河北省對外開放辦公室主任,被人們認為是一個能干的市長。張力很重視對市場秩序和經濟環境的培養和維護,比如組織召開民營經濟大會;出臺對外地車的輕微違章不罰款等措施,這些作為使他贏得了民心。
張力繼任后,邯鄲機場項目終于得以切實的落實。2002年7月25日,邯鄲市與東方通用航空公司簽訂了合作建設邯鄲機場協議。
一年多后,邯鄲市在西郊馬頭鎮舉行邯鄲機場擴建工程的奠基儀式,出席儀式的邯鄲市長已是聶辰席。到了2004年6月開工建設時,市長又變成了王三堂。像邯鄲機場這樣因為市長更迭而開開停停的項目并不少見。市長頻繁更迭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城市的發展。
任期法規在邯鄲頻頻失靈
一位叫chendesheng的網友總結了邯鄲四大怪,其中第一條就是“書記市長換得快”。還有一位網友寫道,市長任期平均不到一年半,不要說踏遍邯鄲山和水,摸透市情縣情民風民情;就是把四大班子領導、100多個局委及各縣區黨政“一把手”大致熟悉一遍,恐怕也難做到。
地方黨政領導對于一個地方的發展的作用舉足輕重。黨政領導頻繁調換,在發展規劃的延續上就可能出問題。前任官員確定的建設項目,繼任者往往擱置起來另起爐灶。官員越是調任頻繁,“胡子工程”就越多。
根據《地方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一屆市長任期應為5年。2006年,中央發布《黨政領導干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其中也明確規定“黨政領導職務每個任期為5年”且“黨政領導干部在任期內應當保持穩定”。
顯然,邯鄲市的上述八位市長都沒有完成法定任期。這一現象并不僅僅存在于邯鄲,而是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中國市長協會曾就市長任期做過一次調查:在中國的661個城市中隨機抽樣調查了150個城市,目標選取對象是這些城市的市長2002年到2006年的任期。其中更換了一次市長的城市有92個,占61.3%;更換了兩次的有38個城市,占25.3%;一直在做沒有更換的占13.3%,只有20個城市。
抽樣調查結果還表明:大城市市長、發達地區市長基本上任期都能干滿,基本上較穩定;而欠發達地區、小地方市長基本上調動會比較頻繁。
去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市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陶斯亮據此提出提案:市長必須做滿一屆。“希望能讓各地市長至少做滿一屆或兩屆,才能實實在在干一番事業,頻繁調動讓他們干不成啥事。”她在政協分組會議上說。
官本位體制作怪
邯鄲的這幾任市長在赴任之前,都有在省里任職的經歷。在任邯鄲市長之后則多數又被調回省里。上述八任市長除一個“暗”降外,先后出了四個副省級高官,其余在平調中亦有“斬獲”。
八任邯鄲市長都是外地人,而且在擔任市長之前,都曾在外地工作過,他們的背景和人事資源不在邯鄲。頻頻升遷的邯鄲市長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套將邯鄲作為跳板的官場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邯鄲“十年換八任市長”已經成為中國政治的標志性符號。2004年眾多媒體曾經就“邯鄲現象”進行報道,中央也出臺了相關文件,邯鄲人都以為這一次市長能夠坐穩了,沒想到市民的希望又一次變成了失望。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浦興祖表示,干部任期不滿是當代中國政治中的一個普遍現象。調動頻繁一方面不利于工作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人大行使職權的能力,顯得對人大的工作不夠尊重。陶斯亮分析,市長調動頻繁既有個人要求進步的,也有組織上調動的,但歸根結底是由官本位的體制造成的。
2009年1月,新任市長郭大建已在新的崗位上迅速進入了角色。郭大建曾任河北省發改委副主任、信息產業廳廳長。令當地人有些不解的是,原以為會派一位年輕些的市長來,沒想到新市長比前任還大一歲。
這一次,對邯鄲人來說,只希望新市長能在這個位子上待久一些。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