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觀點報》網站4月17日報道,北約威脅關閉俄羅斯前出芬蘭灣的通道。芬蘭人開始討論改變奧蘭群島非軍事化地位的問題。為關閉俄羅斯在該群島上的領事館而征集簽名的工作也在積極進行。
報道稱,芬蘭議會日前表示,芬蘭加入北約后,“出現了奧蘭群島非軍事化協議是否依然重要的問題”。議員佩卡·托韋里呼吁將該群島重新軍事化,而當地市長韋羅妮卡·特恩羅斯反對這一方案。芬蘭議會中唯一的奧蘭群島議員也主張維持現狀。
據悉,關于該地區不得部署軍隊的決定是在1856年做出的。從那時起,這一地位多次得到各種協議的確認。該群島自16世紀到19世紀初屬于瑞典,1809年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1917年之后歸芬蘭。
報道指出,這個在一個半世紀內都未曾提出的問題是在芬蘭加入北約的背景下出現的。芬蘭入約后,該國的公民倡議網站立即開始就關閉俄聯邦駐奧蘭群島領事館一事征集簽名。芬蘭前內政部長、現任議員佩伊薇·雷塞寧認為,應該從波羅的海地區局勢惡化的角度來看待俄外交使團在奧蘭群島的存在問題。不過該國外長佩卡·哈維斯托表示,芬蘭不打算取消俄羅斯在該地的代表機構,因為這可能招致莫斯科的報復。
報道稱,俄外交部希望赫爾辛基遵守國際法義務,但專家認為,該群島的重新軍事化和俄領事館的關閉已不可逆轉。
俄羅斯波羅的海研究協會主席尼古拉·梅熱維奇指出:“有關該地區地位的討論與芬蘭加入北約直接相關……該地未來可能建立北約的軍事基地。這是可悲的,因為該地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非軍事區……在該國任何地方建立美國的基地都將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副教授瓦季姆·特魯哈切夫補充道:“如果赫爾辛基最終決定改變該群島的地位,那么俄羅斯將面臨一定的風險。那里可能會出現美國的軍事基地,加之周邊有丹麥和瑞典這兩個(對俄)不友好國家,那么對我國來說,這將意味著芬蘭灣出口被關閉。”(編譯/趙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