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8月24日電(記者陳晨)英國牛津大學和國際科研機構“世界天氣歸因聯盟”23日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今年7月引發西歐嚴重洪災的強降雨可能因氣候變化而生成,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增加了強降雨的強度和發生的可能性。
來自德國、比利時、法國、荷蘭等國的科研人員合作評估了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強降雨的強度和可能性。他們選定此前遭受洪水肆虐的德國阿爾河-埃爾夫特河流域、默茲河流經比利時的河段,以及包括德國、比利時和荷蘭局地在內的更大區域,分析了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如何對這些地區夏季(4月至9月)的降雨產生影響。
根據一項基于觀測、區域氣候模型和模擬大氣對流的超高分辨率氣候模型的評估,研究人員發現,與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低1.2攝氏度的時期相比,氣候變化使被研究區域夏季出現最多持續1天的強降雨的可能性增加到1.2至9倍,降雨強度增加約3%至19%;出現最多持續兩天的強降雨的可能性和降雨強度的增長情況與此類似。
研究還發現,在比工業時代前升溫2攝氏度的一個氣候模型中,出現最多持續1天的強降雨的可能性將增加到現在的1.2至1.4倍,降雨強度增加0.8%至6%;出現最多持續兩天的強降雨的可能性和降雨強度的增長情況與此類似。
研究人員指出,考慮到此類極端天氣事件未來可能更頻繁發生,研究如何應對這類氣象災害并降低相關風險,對未來減少災害影響至關重要。
今年7月歐洲多地持續暴雨引發洪澇災害,沖毀眾多房屋和道路,造成通信中斷,并導致大量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