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 新聞分析:美國伊朗軍艦海灣“斗法”有何后果
新華社記者劉莉莉
美國海軍“霹靂”號巡邏艦與伊朗船只25日在海灣水域“狹路相逢”,雙方相距最近時不足140米,其間美方艦上人員還發射了警示彈。這起事件會否加劇美伊之間的緊張關系?會否在兩國之間引發真槍實彈的交火?
美國國防部官員稱,美海軍“霹靂”號巡邏艦25日在穿越海灣北段海域時,遭到一艘伊朗船只逼近,“霹靂”號船員試圖與伊朗船只進行無線電通訊聯系未果,便發射了數枚警示彈,伊朗船只隨后停止駛向“霹靂”號。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在同一天發表聲明說,伊朗船只正在國際水域巡邏時,一艘美國海軍艦船駛近并發射兩枚警示彈,“以示挑釁和威脅”。不過,伊朗船只沒有理會美國海軍“挑釁的、不專業的”舉動,美國艦船隨后駛離這一水域。
當前,美伊關系似乎正處于“山雨欲來風滿樓”狀態。近半年以來,美國一再宣揚伊朗是中東恐怖主義最大支持者,并以伊朗發展遠程彈道導彈和支持跨國犯罪等為理由,加強了對伊朗的制裁。就在發生美伊軍艦在海灣逼近事件的當天,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一項法案,要對包括伊朗在內的3個國家實施新的制裁。
因此,這起美伊軍艦逼近事件發生后,國際輿論立即予以廣泛關注,并對兩國間可能發生更嚴重事件感到憂慮。不過,分析人士認為,美伊在海灣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并不大,雙方所作所為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戰術。
今年1月,美國海軍一艘驅逐艦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被4艘伊朗船只高速逼近后向伊方船只發射了數枚警示彈。今年3月,多艘伊朗軍方船只在霍爾木茲海峽近距離接近美軍“無敵”號導彈跟蹤測量船,迫使其最終改變航路。
2016年9月,伊朗7艘快速攻擊艇和美國“霹靂”號巡邏艦在海灣海域發生過“不安全”遭遇事件,其中一艘伊朗攻擊艇甚至停在了“霹靂”號面前。業內人士曾評論說,相比長53米、排水量330噸的“霹靂”號,伊朗攻擊艇體型較小,當時的場面就像是群狼圍住一頭大象。
鑒于海灣水域的特點,無論是類似“霹靂”號這樣的美國艦只還是更大型的驅逐艦,在與伊朗船只對峙中都很難占到便宜。資深軍事評論員馬堯認為,海灣水域狹小,且海況較好,適宜小型攻擊艇出沒。對于中大型艦艇來說,一旦被小型攻擊艇逼近,后果很嚴重。
他說,巡邏艦船舷較高,這樣就必然存在射擊死角,無法對逼近的小型快艇進行有效打擊。而對于攻擊艇來說,貼身戰斗是其所長。這也是為何,當與伊朗船只在海灣海域“狹路相逢”時,美國艦艇會大為緊張,甚至發射警示彈以示警告。
分析人士認為,從目前情況看,美伊海軍在海灣海域直接交火的可能性并不大,畢竟那樣會引發更大沖突,雙方所作所為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戰術。
馬堯指出,即便如此,美伊雙方艦艇如此近距離地進行對峙,也為地區局勢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