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時間6月1日下午3時30分(北京時間6月2日凌晨3時30分),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玫瑰園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據此前美媒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如何退出《巴黎協定》,而面前有3種退出的形式:一是直接退出《巴黎協定》,但按規定,這也許要等到2020年才能生效;二是特朗普政府宣布《巴黎協定》是需要參議院批準的法律條約,但參議院肯定不會投票通過;三是《巴黎協定》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應對氣候變化文件,特朗普政府直接退出公約。
而在特朗普屢屢威脅要退出《巴黎協定》的過程中,國際社會和政界、商界、學界等各界人士紛紛抨擊特朗普這一行為,并表態將堅持《巴黎協定》,對抗氣候變化。
2015年12月12日,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法國巴黎舉行,195個與會國家和歐盟代表一致通過了《巴黎協定》,攜手對抗氣候變化。迄今為止,在全球的197個國家之中,《巴黎協定》已經對其中147個國家生效。另有48個簽約國尚待批準協定,只有尼加拉瓜與敘利亞兩個國家沒有簽署協定。此次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美國加入尼加瓜拉與敘利亞的陣營,成為全球第三個明確拒絕加入對抗氣候變化陣營的國家。
《巴黎協定》旨在通過改變依賴化石燃料的能源結構,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對抗氣候變暖。《巴黎協定》為世界各國定下了一個“硬指標”:以工業化之前的世界氣溫為基準,把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在2°C以內,或者更進一步,將氣溫升幅控制在1.5°C以內。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下降到400億噸,盡快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再不上升。締約國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將繼續帶頭減排,并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但特朗普把全球氣候變化視為“騙局”。早在2012年,他便發推特稱氣候變暖是中國人捏造出來的理論,目的是削弱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從2016年美國大選時起,特朗普便把火力對準了《巴黎協定》。彼時共和黨人是特朗普的堅實后盾,宣稱將在特朗普就職總統100日之內,退出《巴黎協定》。作為大選的贏家,特朗普任命斯科特·普魯伊特(Scott Pruitt)為美國環保署署長,普魯伊特此前致力于起訴奧巴馬的能源與氣候法案;特朗普還任命“氣候變化的質疑者”里克·佩里(Rick Perry)為能源部部長。今年3月,特朗普撤回了奧巴馬的一系列能源氣候法案,推翻了這些奧巴馬為履行《巴黎協定》承諾而留下政治遺產。特朗普也曾一度游移,透露對《巴黎協定》持開放心態,但又指責中國付出太少。在近日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特朗普沒有參與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本周三他被爆出已決定退出《巴黎協定》后,終于在華盛頓時間6月1日,給出了最終的答案。
此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大學就氣候變化問題發表了演講,他重申,氣候變化是不可否認的。古特雷斯談到,去年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過去的10年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現在人們已經看到了大規模的洪水,更強力的龍卷風,沒有雨的雨季,以及更加猛烈的颶風和臺風。在以往每十年發生一次干旱的地方,周期變為每五年甚至每兩年發生一次。2016年,全世界118個國家和地區的有2400萬人由于自然災害而流離失所,這是由于沖突而流離失所的人數的三倍。
北京時間6月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北京表示,無論其他國家的立場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中國都將加強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認真履行《巴黎協定》。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當地時間6月2日,李克強總理與歐盟領導會晤時,中國和歐盟將會發布聯合對抗氣候變化的合作聲明。據新華社報道,李克強總理將于當地時間6月2日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奧巴馬政府代表美國做出“自主貢獻”的承諾,是以2005年的排放量為基準,到2025年削減26%到28%的排放量。此外,為履行發達國家的責任,奧巴馬政府承諾向聯合國提供30億美元的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變化。奧巴馬在離任之前,向聯合國的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提供了10億美元基金,實現了三分之一的承諾。
創綠研究院項目主管郭虹宇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從國際層面,不論特朗普是否留在巴黎協定框架內,兩件事比較確定,一是美國聯邦政府今后至少四年內在全球氣候治理中不會有所實質性的作為;二是全球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化/清潔能源轉型的浪潮不可阻擋。中國、歐盟要發表氣候協議的聯合聲明,除美國外的全球六大工業化國家,以及氣候脆弱性國家如斐濟等等都表示要落實巴黎協定。且在清潔能源技術與應用上不斷創新。
郭虹宇認為,從美國國內層面看其實質行動的話,由于除了聯邦政府外,不能忽視的是地方層面,私營部門與民間社會的行動。許多州政府承諾將繼續在地方層面推動氣候行動。美國許多機構投資者,工商界巨頭如谷歌,蘋果,亞馬遜,英特爾等都承諾清潔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