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6日在俄南部海濱城市索契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了非正式會晤,之后兩人并未舉行新聞發布會,雙方也沒有簽署任何文件。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安倍力圖在領土等問題上與俄羅斯達成“突破性”協議,但由于這一問題涉及俄日根本利益,同時日本受到美國嚴重制約,自身外交難有所作為,無法取得俄羅斯信任,因此預計俄日關系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快速升溫。
領土爭議分歧重大
雙方會晤結束后,俄外長拉夫羅夫向媒體介紹情況時表示,普京和安倍各自表明了加強雙邊關系的意愿。
普京表示,日本是俄羅斯在亞太地區的重要伙伴,當前雙方在政治及經貿領域都存在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因此俄日應特別注意雙邊關系的構建。安倍則表示,他希望與普京就簽署和平條約問題以及重要的國際事務坦誠交換意見。
在經貿方面,俄日兩國領導人商定,要通過實施大型投資項目使雙邊貿易額止跌回升。
日本《每日新聞》指出,雖然安倍準備了8項合作計劃,試圖以此謀求改善日俄關系,并為解決領土問題創造有利氛圍,但這不意味著解決兩國之間最大問題——領土問題會取得進展。而且從目前來看,俄方很難在領土問題上有所妥協。
會談結束后,日本共同社報道稱,安倍向俄方提出了解決南千島群島問題(日本稱北方四島)的新提議。但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僅表示,普京和安倍對此問題進行了建設性討論,兩國外交部門將繼續磋商。可以看出,雙方在領土爭議這一關鍵問題上依然存在重大分歧。
雙邊關系難有起色
安倍是西方因克里米亞問題制裁俄羅斯后訪俄的首位西方國家領導人,但對于仍處于低谷的雙邊關系來說,安倍此次訪問的作用十分有限。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德米特里·斯特列利佐夫認為,在一些不觸及根本利益的問題上,如朝鮮半島局勢、烏克蘭及敘利亞局勢、核裁軍等問題上,俄日的立場在未來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靠攏。然而,在領土和經濟問題上不會出現突破。
斯特列利佐夫認為,在南千島群島的領土問題上,雙方最多只能再次確認爭議的存在,表達推動解決領土爭端的意向。而在經濟領域,質變也不會因會晤而在近期發生。
日本部分媒體認為,在油價低迷、俄羅斯國內經濟因外部制裁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安倍政府希望以經濟合作為籌碼,要挾俄羅斯展開領土問題的對話。
日本《每日新聞》則指出,雖然安倍在2014年堅持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惡化的日俄關系,但由于(日本聽從于)美國的因素,日本依然無法解除或放寬對俄實施的制裁,雙方隔閡依然存在。
不可能棄美親俄
俄羅斯媒體評論稱,安倍訪俄的目的或為后奧巴馬時代未雨綢繆。評論認為,日本雖然追隨美國,但其終究在地理上與俄羅斯和中國相鄰。從歷史經驗看,每當日本與中俄關系回暖時美國都會橫加干預,將其拉回“美國小弟”的位置。安倍此次訪問的目的或許在嘗試不再充當美國的工具,利用美國總統選舉的窗口期,趁機向俄邁出一步。
斯特列利佐夫指出,影響當前俄日關系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地緣政治架構的改變,這與美國實力的削弱、日本對自身全球地位的重新定位相關。日本正試圖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正常”國家。此外,安倍擔心美國新總統產生后,對日政策變得更為強硬。
分析人士也指出,安倍在做出“親俄”舉動時當然還要避免得罪美國。
日本雖然擔任G7輪值主席國,但很難憑一己之力推動取消對俄制裁。在安全問題上,日本目前更不可能棄美親俄。日本方面有輿論強調,日俄談判不能動搖日本與美歐的團結,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與美歐對立,試圖破壞美歐與日本的聯盟。日本必須采取謹慎的平衡外交,避免造成被俄羅斯拉攏的印象。
顯而易見,莫斯科和東京在握手聊天的同時,都仍然在用不理解、不信任的目光打量著對方。安倍雖然“乘興而來”,但顯然沒有帶來俄方想要的“誠意”,玩“空手道”的結果只能是“敗興而歸”。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