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出版新軍事學說 把北約列為頭號威脅](/Files243/BeyondPic/2014-12/28/114834910.jpg)
普京26日召集俄聯邦安全委員會會議,新版軍事學說在會上獲一致通過。 CFP供圖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26日簽署批準新版俄聯邦軍事學說。這一俄軍事力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列為俄頭號軍事威脅,并且首次提出把高精度常規武器作為“戰略威懾”手段之一。
更顯強硬
新版軍事學說的文本長29頁,延續2010年版的大部分內容,維持防御性的基調。普京當天召集俄聯邦安全委員會會議,新版軍事學說在會上獲一致通過。
這份軍事指導性文件列舉俄羅斯面臨的重大安全威脅和俄方可能的應對措施。其中,俄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北約積聚軍事潛力、違反國際法行使所謂“全球性職能”,在俄羅斯邊境附近擴建軍事基礎設施,美國在歐洲中部建立導彈防御體系。
新學說強調,在俄羅斯鄰國領土上部署外國軍事力量可能用于施加“政治和軍事壓力”,形成沖突發生和升級的策源地;一些國家干涉俄羅斯周邊國家及俄羅斯盟國的鄰國內政,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其他國際法準則,都對俄羅斯構成了實質威脅。
俄羅斯一直關切美國正在研發的“全球即時打擊”系統。這種非核武器以高精準度著稱,從美國發射后,能在1小時內擊中位于全球任何其他地區的目標。新學說把“全球即時打擊”系統和北約的導彈防御體系列為破壞戰略穩定的因素。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羅斯和西方關系跌至冷戰以來最低點。克里米亞3月并入俄羅斯后,北約與俄羅斯關系趨于緊張。以往版本的俄軍事學說中,北約就是俄主要或頭號外部威脅,但烏克蘭危機促使俄羅斯在這方面更顯強硬。
就俄新版軍事學說,北約發言人瓦娜·倫杰斯庫回應,這一軍事聯盟“不對俄羅斯或其他國家構成威脅”,北約采取的措施出于防御目的,旨在維護成員國安全,適當且遵循國際法。
“非核”威懾
新版軍事學說保留了俄羅斯核武器的使用條件,同時首次提出把高精度常規武器作為“戰略威懾”手段。
根據這一軍事指導方針,如果敵對方首先對俄羅斯或其盟友使用核武器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運用常規武器侵犯俄羅斯以至“威脅俄羅斯的生存”,俄方可以運用核武器予以回擊。
同時,新學說提出,俄方可以運用高精度常規武器實施“戰略威懾”,不過沒有明確說明使用這類武器的時機和方式。高精度常規武器包括地對地導彈、空中或水下發射的巡航導彈、制導炸彈、炮彈。
俄羅斯軍事分析師亞歷山大·科諾瓦洛夫告訴美聯社記者,以常規武器實施“戰略威懾”的說法比較模糊,可能指向俄羅斯正在研發的某些新型武器。
他說,俄方研發的一些武器系統可能會讓北約發動“出其不意先發制人”襲擊的計劃失效,因為這種做法將招致俄方的猛烈報復。同時,這些武器系統將讓俄羅斯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令敵方屈服。
國際觀察
防御為主的軍事思想
軍事分析師認為,盡管把北約列為頭號威脅,俄新版軍事學說依然沒有改變俄羅斯防御為主的軍事思想內核。根據新學說,只有化解沖突的“全部非暴力選項”失效,采取軍事行動才正當合理。
同時,新學說提出,爆發“針對俄羅斯的大規模戰爭”可能性已經降低,而領土爭端、干涉他國內政,在太空使用戰略武器等破壞穩定的風險正在增加。
新版軍事學說呼吁俄方積極參與獨立國家聯合體、上海合作組織等地區組織活動,保持同歐洲聯盟和北約的平等對話,強化與金磚國家組織的協作,推動在亞太地區建立新安全模式,確保俄羅斯的太空防御能力以及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
這是俄羅斯自普京2000年首次執政以來第三次更新俄聯邦軍事學說。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1993年11月首次出臺軍事學說,以指導應對冷戰后戰略環境變化。俄羅斯當時樂觀地認為,俄外部沒有假想敵。然而,隨著美國主導的北約不斷東擴,尤其是科索沃戰爭的爆發,俄羅斯認識到,原有軍事學說已經不符合俄羅斯所處戰略地位,依據這一學說建設的軍事體系已經不能保證國家軍事安全。
2000年2月,俄聯邦安全會議在時任代總統普京主持下大幅更新軍事學說,從軍事政治、軍事戰略和軍事經濟三部分基本理論全面闡述新世紀維護俄國家安全的主要構想,重新提出美國主導的北約是俄最大外部威脅,重新強調發展核威懾力量。
2010年,俄羅斯再次更新軍事學說,認為北約東擴、美國建立和部署戰略導彈防御體系是俄羅斯面臨的主要外部軍事威脅。![](http://www.qq.com/favicon.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