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相頻繁出訪是啥心態?
鄭興 張奕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4年09月20日 第 03 版)
![媒體析日前首相頻出訪心態:急于打破孤立格局](/Files242/BeyondPic/2014-9/20/111187015.jpg)
福田康夫
村山富市
森喜朗
安倍晉三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本前首相森喜朗19日訪問韓國,在首爾青瓦臺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
前首相爭做急先鋒
近日,日本前首相們紛紛表示“我很忙”,在亞太地區頻頻出訪,忙得不亦樂乎。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更是堪稱“勞模”,據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森喜朗于9月10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會談。森喜朗將安倍的親筆信交給普京,并表示在烏克蘭危機持續的背景下,能夠與俄方確定持續對話的必要性,稱訪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日本《產經新聞》透露,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也曾于7月27日秘密訪問中國。福田康夫稱,雙方對兩國關系持有相同的危機感,中方表達了改善對日關系的意愿。福田還表示,有必要促成兩國領導人在今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舉行會晤。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原定于6月與社民黨訪華團一起訪問北京。后由于家庭因素,村山取消訪華的日程。
在短短幾個月內,日本的幾位前首相不辭勞苦,奔波于東亞地區,意欲何為?
急于打破孤立格局
“頻頻出訪主要還是鑒于日本在東亞地區,特別是東北亞地區外交孤立的處境。中日、日俄、日韓之間長期的芥蒂,使日本感受到了壓力,產生了一種外交的焦慮。”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孫立祥說。為了擺脫這種困境和焦慮,安倍的老前輩們紛紛出馬,搖身一變成為和平使者,傳遞友好信號。
面對四面楚歌的東亞局勢,日本社會看來是真急了,不惜動用前首相的私人關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表示:“森喜朗和普京關系不錯,讓他訪問俄羅斯或者韓國,是基于他以往的人脈關系,通過私人的交往來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交往。福田康夫訪華也是因為他一直是‘親華派’。利用前首相與外國政要的良好的關系,緩解緊張的局勢,這也是外交上的一種策略。”
還有分析認為,前首相出訪還另有所圖。“對安倍來講,這也是為了一個外交的完美收官。因為日本媒體對安倍外交的評價都是很正面的,如果能把這三國的關系處理好,就是一個完美的收官。”呂耀東強調。
改善關系需對癥下藥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在森喜朗訪俄期間,普京讓日本單方面等待3個多小時,卻僅與森喜朗會談35分鐘,甚至在會談期間還表示“天色已晚”,這些都透露著俄方的不滿。由此看來,前首相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會談結果也難稱滿意。
“從長遠來講,國與國之間外交最重要的還是原則問題,如果歷史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這種外交手段也沒什么作用,其預期效果也不見得好。長遠來看,還是要日本擺出實際行動和態度來解決這些問題。”呂耀東對于這種外交手段并未看好。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劉江永也認為這種做法的影響是有限的:“從日本角度講,改善與別國的關系無可厚非。但中日關系沒有理順,甚至還有對抗性的情況下,日本關注的重點還是應該在中日關系上。”
此外,還有專家分析稱這是日本外交的一貫策略,應當警惕日本的“糖衣炮彈”。孫立祥認為:“日本外交有著整體性的構想,前首相常扮演白臉,當政者來扮演黑臉,總的目標還是來實現日本的戰略構想。”
孫立祥還分析:“日本前首相不是現任首相,前首相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能緩解,不起決定作用。”由此看來,在現在的日本,要真正改善與鄰國的關系,還要安倍自己努力。![](http://www.qq.com/favicon.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