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的兩位記者發現了MH17一塊殘骸的幾張照片,經由簡氏防務的軍事專家里德-福斯特分析之后,找出了一些可能導致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航班MH17墜毀的線索。雖然由照片無法肯定究竟是哪種導彈擊中了飛機,但福斯特說,照片中飛機的彈孔與SA-11導彈彈頭造成的創傷表面是一致的,美國官員曾表示,發射此種導彈一般都使用背后偷襲的方式。
這張照片中紅色方框區域就是拍攝文中以下幾張照片的地點。
分析:在飛機外部爆炸的導彈造成了殘骸上的彈洞
福斯特表示,從飛機鋁層卷起的輪廓和涂料灼燒出泡的狀態來推測,這些彈孔是細碎的高速彈片從飛機外部射入造成的。福斯特先生說,兩個最可能的原因是發動機爆炸或者被爆炸的導彈擊中。
為何許多彈孔都相對較小?
福斯特說:“大部分的彈孔似乎都是被高速彈片擊中而產生的,而不是飛機自行解體時的扭力所造成的。”他說,SA-11系列導彈最初設計時為的是要在高海拔地區摧毀快速移動的軍用飛機,而不是直接打擊飛機。導彈首先攔截目標飛行器,然后在其周圍爆炸,產生一個彈片密集的區域,進而摧毀目標飛行器。
彈孔尺寸大部分相似
大多數彈孔尺寸基本相似,并且這些碎彈片似乎是從飛機的前方射入的。導彈彈頭爆炸后將會使大量的小型彈片,在極低阻力的情況下射入機身。從殘骸上的痕跡就能夠看出到底飛機受到的是什么傷害,彈片造成的傷害和飛機引擎爆炸造成的傷害是截然不同的。導彈彈片留下的傷痕更加狹長,外型上更像是擦傷。而飛機引擎爆炸留下的是撞擊傷害,飛機表面會留下由內而外突出的小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