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特色產業 生活紅紅火火
——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考察回訪記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 石丹丹 安東
![](/Files262/2024091409110756083.jpg)
天水市麥積區花牛鎮二十里鋪村果農正在采摘花牛蘋果。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丁凱
金秋9月,天水沃野田疇,瓜果飄香。
9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考察。習近平總書記結合展板聽取引洮供水工程情況匯報,真切地回憶起2013年初來施工現場考察、指導解決施工難題時的情景。當得知近600萬名群眾從此告別苦咸水后,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高興。他要求加強維護和管理,讓這項工程在沿線群眾生產生活中發揮更大效用。
隨后,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果林,了解相關種植、技術和管理情況。他說,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經過70多年培育發展,花牛蘋果品牌更響亮了。要加強品種保護和培育,優化種植方式,創新營銷模式,把這個特色產業做得更大,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深切關懷鼓舞人心,殷殷囑托催人奮進。當地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囑托,用心用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讓花牛蘋果品牌更響亮
汽車盤山而上,便來到了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產區之一的花牛鎮二十里鋪村。道路兩旁一級級山臺地上,行行果樹整齊排列,紅彤彤的花牛蘋果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
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是全國規模較大的元帥系蘋果生產基地,同時也是集果品生產、科技示范、休閑觀光、多元教育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
9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果林,向現場的果農、農技人員等詳細詢問花牛蘋果品質特色、種植技術、市場銷路等,并同鄉親們親切交流。
“總書記詢問合作社的經營模式、果園施肥情況,問得很仔細。”站在果園里,果農武雙泉回憶與總書記交流時的場景。
當時,武雙泉回答說,合作社以統分結合的方式經營,果園統一建設、農資統一采購、各類設施統一使用、蘋果上市統一銷售,最終營收全部歸個人所有,“得益于科學有效的運行模式,大家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目前,武雙泉所在的新民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總面積達5600畝,畝產蘋果7000斤。
“質量是打造果品品牌的第一要素。”多年的種植經驗,讓武雙泉對蘋果產業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近年來,合作社示范推廣高光效陽光樹形、精細化花果管理、無袋化栽培、旱作果園節水灌溉等先進技術,持續提高果品質量,打響了“花牛”品牌,實現了連年豐產穩產。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4年第九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上,“天水花牛蘋果”品牌以62.77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2023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位列全國果品品牌第14。
此外,“花牛蘋果”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甘味”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隨著品牌知名度、品牌價值的不斷提升,果農們發展蘋果種植業的信心更足了。
村民董桂紅說:“總書記拿起一個蘋果,問果園的事、問我們家里的事,大家心里暖暖的。”
紅彤彤的花牛蘋果,不僅是麥積區群眾的“致富果”,也是天水市壯大農村經濟、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柱性農業產業。
“經過70多年培育發展,花牛蘋果品牌更響亮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讓花牛鎮九峪村村民、裕禾泰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白志明信心滿滿。他說:“我們要優化種植方式,不斷提升果品品質,進一步開拓市場、打開銷路,把花牛蘋果的品牌擦得更亮,帶領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在保證果品質量的基礎上,我要創新營銷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電商+’模式,讓天水花牛蘋果遠銷四方,讓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幸福。”興旺山村村民、興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斌說。
把特色產業做得更大
果園里碩果滿枝,習近平總書記和果農們拉起了家常。
“在家門口的果園務工,既能照顧孫子,還能掙錢補貼家用,每年有3萬多元的收入。”董桂紅高興地對總書記說。
四月疏花、五月疏果、六月套袋、七月除草、八月施肥、九月摘果……一年中有近10個月的時間,董桂紅都與花牛蘋果在一起,“看著村子里蘋果產業越來越好,心里甜滋滋的。”
9月,是蘋果基地最熱鬧的時候。果農們將成熟蘋果放入筐中,經歷分揀、轉運等流程后,銷往各地。
奚義軍是二十里鋪村的種植大戶。他家的果園里,一顆顆花牛蘋果紅潤飽滿、色澤艷麗,一派生機勃勃。
“今年種了22畝蘋果,產量將近20萬斤,預計能有30多萬元的收入。”奚義軍說,這些年靠著種蘋果,不僅供出兩個大學生,還為家里購置了兩套新房子。
“總書記給我們加油打氣,我們一定能把蘋果產業做得更大更強!”奚義軍心勁兒倍增,接下來計劃引進新品種,流轉更多土地,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麥積區所在的天水市,地處秦嶺西段、渭水中游。這里橫跨黃河和長江兩大水系,南北氣候條件兼而有之,賦予花牛蘋果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
天水市副市長、麥積區委書記康泰來介紹,近年來天水市持續推進果業迭代升級,著力打造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示范區,全市果品基地面積穩定在230萬畝,總產量270.8萬噸、產值115.2億元。以花牛蘋果為主的蘋果面積發展到123萬畝,總產量237萬噸、產值79億元。果品產業在農業一產中占比為41.14%,在全市農民人均收入中占比為23.3%。
與此同時,天水市持續強化蘋果產業延鏈補鏈工作,努力實現由果汁單一加工向果蔬脆片、果脯、含片、果粉、果泥等多樣化加工轉變。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果汁、蘋果脆片等精深加工廠(企業)18個,年加工總量20萬噸,加工增值1.97億元。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各地要各展其長。“我們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把蘋果產業做得更大更強。”康泰來說。
讓引洮工程發揮更大效用
引洮工程的建成,使甘肅中部地區5市14個縣近600萬人告別了長期吃苦咸水、高氟水、水窖水和吃水難的歷史,為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天水市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省水利廳一級巡視員吳天臨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我省引洮工程建設運行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這項民生工程。當得知近600萬名群眾從此告別苦咸水后,總書記十分高興。
2013年2月在甘肅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專程到定西市渭源縣實地考察該工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民生為上、治水為要,要尊重科學、審慎決策、精心施工,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凈甘甜的洮河水。”
11年過去了,近600萬名隴原群眾的盼水夢成了真,清澈的洮河水緩緩流淌,成了滋養一方百姓的“幸福水”“致富水”。
南山花牛蘋果基地所在的麥積區乃至天水市,都是引洮工程的受益地區。引洮工程通水后,解決了天水城鄉80萬名群眾的生活用水和二、三產業發展用水問題,供水質量明顯改善。
不僅在天水,引洮工程的建成,為我省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水資源支持和保障,受益區的蔬菜、林果、馬鈴薯、中藥材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量逐步增加,群眾穩定增收。
奔騰千里的洮河水,讓隴中旱塬上群眾吃水、用水的美夢成真,也讓甘肅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的愿景得以延續,昔日荒山枯嶺變綠水青山,受益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在此次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強維護和管理,讓這項工程在沿線群眾生產生活中發揮更大效用。
“我們絕不辜負總書記的殷切希望,一定會把這項造福人民的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吳天臨表示,省水利廳將圍繞更好發揮工程效益,加快灌溉工程建設,打造以引洮工程為水源的百萬畝大型灌區,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持續增加群眾收入。同時,圍繞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緊緊抓住引洮作為數字孿生智慧水利試點工程機遇,全力推動引洮工程水資源和工程管理科學化水平,使水利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