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防汛減災】沖鋒在搶險救災第一線
本報記者白德斌 通訊員夏子文 劉燕
進入七月,天水就開始了持續陰雨天氣,繼而出現持續大范圍降雨天氣,引發洪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導致部分縣區道路橋梁毀壞,房屋倒塌,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抗洪救災形勢嚴峻。
災情發生后,天水市縣區兩級黨委政府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工作。市委組織部及時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迅速投入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中。各級黨組織把做好抗洪救災工作作為檢驗組織力、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標準,動員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行動起來,投身抗洪搶險救災。
連續遭遇三場暴雨,使武山縣內渭河及榜沙河、山丹河等支流暴漲,全縣多處橋梁被毀,省道洛禮路、賀岷路,縣道武漳路等多處道路中斷,多處山體塌方。
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面對災情,武山縣全縣黨員干部連續作戰,冒雨開展隱患排查、轉移受災群眾,迅速開展生產自救,恢復受損基礎設施,盡最大努力把災情降到了最低。
7月10日一大早,大雨仍在繼續,武山縣城關鎮黨委書記林如海顧不上危險,再次來到邊遠山區花坪村,查看了前幾天剛排查的幾戶五保戶和貧困戶的住房安全。看到一位老人還在危房里,他二話不說背起老人,快速轉移到了安全地帶。
溫泉鎮黨委書記王喜來受傷不下火線,不顧右腳踝骨折的狀況,帶領全鎮干部群眾日夜奮戰在防汛搶險救災第一線,有效抵御了聶河洪水和塌方、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保護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從6月底到7月中旬,甘谷縣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汛情日益嚴峻。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汛情,甘谷縣啟動防汛預案和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拉網式排查各類災害隱患。民政、水務、交通、農業、電力、公安等部門實行24小時防汛值班制,做到情況及時掌握,險情第一時間處置,為防汛救災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在搶險救災過程中,許多黨員干部主動組成黨員突擊隊、黨員志愿服務隊,在救災一線打頭陣、作表率。
武山縣城關鎮黑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四平,堅守在村,組織兩委班子、公益崗人員、黨員和部分村民,及時傳達氣象部門預警通知,并成立臨時指揮小組,對防范暴雨災害作了具體分工和細致安排。
甘谷縣磐安鎮的黨員干部關鍵時刻站了出來,帶領群眾通宵奮戰、搶修加固,把鮮紅的黨旗插在了防汛一線的陣地上。
秦州區皂郊鎮楊家溝村黨員楊保生,配合村“兩委”主動巡邏排查險情,發現村內道路沖毀后,帶領全家人拿著鐵鍬、沙袋子及時搶修,筑起了安全防線。
秦州區藉口鎮王家河村預備黨員王保全得知南峪村險情嚴重的消息后,步行1個多小時趕到南峪村參與救災,為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貢獻力量。
……
為科學及時有效應對災情,天水市還建立了組織部門應急值班和信息上報制度以及微信群,確保重大險情及時上報和市、縣、鄉鎮三級信息互通。同時,天水市委組織部從市管黨費中撥付10萬元,支持受災嚴重的武山縣開展抗洪救災,解決基層燃眉之急。此外,及時對村、社活動場所因災受損和黨員受災情況進行全面摸排,上門慰問受災黨員群眾,做好黨員群眾思想安撫工作,帶領幫助黨員群眾抗災自救,最大程度減少受災損失。